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

老中醫的養生之道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老中醫的養生之道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李璧如 / 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  早晨的陽光斜斜地照在老中醫馬光亞的頭上,髮絲略顯稀疏,但髮色仍黑。他正懸腕運筆,為一幅他畫的苦瓜,作最後的題詩:「苦其心志,種瓜得瓜」,另署「乙酉年春月從容老人馬光亞於台灣,時年九十二」,押腳為自刻的「苦活過來」。
  望著眼前這位怡然淡定的老人,很難想像他經歷過逃難、白色恐怖的冤獄,一生顛躓操勞,不好權名,只愛讀書臨床;卻在他62歲至80歲,有將近二十年的歲月,每週都須南下台中中國醫藥學院擔任教學與臨診工作。最後由於病患過多,為了健康,毅然停診。

   十多年過去,現在他除了腿力稍差,依舊耳聰目明,滿口真牙。早年出身田園,習於勞作,詩、書、畫、印刻皆自學而別具一格。「老客天涯但愛詩,興來凭案筆飛馳」,吟詠與行書的確令人寵辱皆忘,血脈暢順。
 「苦瓜圖」掛在我的診間。我與馬老師因文字結緣,後有幸拜師,不僅學醫道,也學他「要起瘡痍救世人」的醫者情懷。他視中醫如自己性命,每日讀書,到老仍覺不足;埋首臨床醫務,不汲汲求財,不參與社會活動,如此志慮精純,不向外求,難怪「白頭書生」(老師印刻)渾然忘老。

  但他沒有一般老人喜歡進補的習慣。他說,「我是火體,吃補的,就睡不著覺;偶爾牙齦腫脹,才吃點黃連解毒片」。近年連甘溫滋補的牛、羊肉都很少吃。此外,湘人向來嗜辣,但老師來台後,因南地溫暖,辣椒吃多易上火,早已戒食。
  一如臨床以脈証為憑,脈証不同,處方即殊異;食養亦如藥餌,亦須因地、因時、因體質而制宜。
  早年他在湖南隨外祖彭公出診,多用經方;來台後,發現氣候不同,影響所及,病証表現亦各異。於是開始研究溫病,交融運用。他常說,「只要辨証準確,用藥沒有不效的」。甚至有些陽虛寒盛型癌症病人,他用補法,即有顯著療效。
  病人的歡顏是醫者最大的回饋。上了年紀的老師溫潤如玉,自署「從容老人」,他說,「養生首要心情放寬,不要著急,慢慢來」。尋常歲月,他每晚九點必就寢,清晨五點起床,起床前在床上即作全身按摩,從肺經始,依序按上肢、頭面、前胸、下肢,並按摩下腹及腰背。之後下床慢走,伸展肢體。天晴即到附近公園散步。中午則必小憩。

  閑來則與翰墨為伍,近年常畫田園果蔬,白菜開花、紫茄、葡萄、黃瓜、南瓜…;還有棉花田、王右軍的愛鵝……

BOX1:

    馬醫師推湧泉穴多年,至今華髮猶盛。湧泉穴為腎經井穴,常推之增記憶、不老、髮茂盛。位置約在足掌前三分之一中央。推湧泉方法:右手抓右腳,左手抓左腳,大拇指推拿腳底,循足掌中央線推壓到足掌前三分之一,大拇指慢速推進,作圓形轉動,可反覆行之。

BOX2:

    馬醫師自湘入台,一直嗜食空心菜,為旋花科植物蕹菜的嫩莖葉。性微寒味甘,功能清熱解毒,潤腸通便,治「腸胃熱,大便結;肺熱咳血,小兒夏季熱」。但其性微寒,脾虛泄瀉者,不宜多服。
        馬醫師認為長夏溼熱,好發腸病毒疫疾,可輔以空心菜作為食療。若腸熱便秘、便血、小兒夏季熱、口渴尿黃,可用鮮空心菜、荸萕酌量煮湯服。但空心菜其梗中空,易有蟲卵寄生,熟食較宜。
        現代藥理研究,空心菜含豐富的纖維素、果膠等,可加速體內代謝廢物排泄,對於熱結便秘及高血脂症,有極佳的食療成效。



 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有關初診掛號等行政事項, 請直接電洽建中堂中醫診所 02-23212589, 02-33937275, 由專人為您作相關說明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