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

建中堂小兒保健系列之一學齡孩童健康茶飲

建中堂小兒保健系列之一

     學齡孩童健康茶飲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院長  
市售飲品鮮少不含人工甘味或調味劑,爲了家中寶貝的健康,何不自己動手調配健康又便宜的茶飲?
一﹑明目茶
材料:枸杞一大握(約一掌握).紅棗三、四顆。
作法:藥材沖淨,紅棗切開,置冷中煮滾,放涼裝瓶,濃淡隨意。
作用:枸杞與紅棗含天然甘甜味,健脾益腎,明目效佳;若天熱口乾,可加菊花數粒,酌減紅棗之量,亦別有一番清香。  
  
二﹑安神茶
材料:紅棗三、四顆.浮小麥一握.甘草一、二片。
作法:同明目茶。
作用:養心去煩安神,小兒夜眠不安,情緒壓力大,屬虛性體質者尤宜,味甘甜。
三﹑增智飲
材料:黃精三錢(約二、三塊).枸杞一握.黨參三、四段。
作用:補腎益氣,增進讀書效率,且口感佳
四﹑解鬱茶
材料:迷迭香一小握.陳皮二茶匙.七葉膽一茶匙。
作用:舒肝解鬱,促進氣機流通,適合久坐肝鬱、肝熱者,脾氣暴躁、夜眠不馨的小孩尤宜。
五﹑解毒茶
材料:銀花一大握.甘草二、三片。
作用:清熱解毒,經常外食及易長痤瘡者宜。
六﹑消暑茶
材料:茅根一大握,煮水放涼後,調蜜服。
作用:消暑利尿,解暑熱鬱煩。
七﹑生脈飲
材料:麥冬一握.五味子七粒.參鬚兩莖。
作用:養心益氣,讀書勞倦口乾者宜。
八﹑清腸茶
材料:決明子三茶匙.玫瑰花三粒.陳皮一茶匙。
作用:清熱行氣,氣滯便秘者宜。
九﹑消積茶
材料:陳皮二茶匙.橄欖二、三粒.小金橘二、三粒(或酌加些切小塊之柿餅).山楂一小握。
作用:行氣消積,食後腹脹難消,或體肥脂滿者宜。
十﹑溫經湯
材料:紅棗四、五顆.老薑三片.黑糖二、三湯匙。
作用:溫經止痛,少女經來腹痛宜。冬寒溼冷時日預防外感、增加體力亦宜。此湯宜溫服。
 

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

略談中醫復病與發物的概念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略談中醫復病與發物的概念

    中醫古來即有復病的概念,疾病的復發,分為食復、勞復(因勞復發,包括房勞)、自復(無明確誘因而自行復病,多因餘邪未盡,正氣尚虛,無力抑邪,邪氣暗滋,而致舊疾復發)、情志復(情感因素引發復病,最常見的是怒氣)、重感復(餘邪未盡,復感新邪,致新舊邪奄纏,尤以體虛外感最常見)。

   其中食復最為常見,早在《黃帝內經》即述:「病熱少愈,食肉則復,多食則遺,此其禁也。」《諸病源候論》亦曰:「夫病新症,脾胃尚虛,穀氣未復,若即食肥肉魚膾、餅餌棗粟之屬,則未能消化,停積在腸胃,使脹滿結實,因更發熱,復為病者,名曰食復也」。所以大病方癒,宜清淡、緩慢復食,不宜驟進肥甘,以免病情反復。
    食復,除了機體虛弱因素外,若誤食、過食,皆可能引發舊疾。
《金匱要略‧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24》:「所食之味,有與病相宜,有與身為害, 若得宜則補體,害則成疾。」
   某婦年過40復得一子,又於斯時舉家移民,還去念了個學位,勞瘁可知。七年後回國,精衰神憊極矣,經調理得安。上星期回診自訴眩暈症復發,若無外感因素,應不致如此。反覆詢問是否誤食什麼,起先她都說沒什麼啊!
後來,她想起來說,最近每天都打果菜汁給先生喝,她也就跟著喝了半杯,並常喝柳丁汁,還有一些生冷的瓜果。
   賓果!元凶現形了!
   就氣虛不易化飲(體力不足,濕寒不易排出體外)者而言,這些生冷瓜果就是引發她復病的「發物」。

 食寒飲冷易引發舊疾。

   發,引發之意;所謂發物,攝食某些食物後,易誘發某些新舊病或加重痼疾。發物的定義,乃是相對,而非絕對,因人因病因時而異。
   例如各種糖類及含糖的加工食品,可視為糖尿病患者的發物,一般情況下宜減食或禁食;但當病人出現低血糖症狀,此時發物便成救命靈丹。對肝膽疾病患者來說,肥膩、油炸燥烤食品等為發物;同理,竹筍、生冷、酸辣食物,可視為胃病患者的發物。幾乎每種食物,都會有人過敏,但較易致敏的食物有牛奶、雞蛋、魚蝦海鮮、筍、香菇、酒糟、芒果等。
   發物也是食品,適量食用,多數人不會不適;但過食或新病大病後、慢性病及個別體質因素考量下,誤食不當之物,即可能引發舊疾、增重病情。

發物範圍很廣,一般按其屬性分為六類: 

一、發熱之物,能助熱動火、傷津劫液,薤、薑、花椒、胡椒、八角、韭菜、大蒜、煙酒、桂圓、荔枝、榴槤、燒炸烤炙物等加工品;易令急性發炎或感染加重、擴散。熱性體質宜少食或避食。 
二、發風之物,多有升發、散氣、火熱之性,能使邪毒走竄,如茄子、豬頭皮、蝦、蟹、筍、香菇蒂、雞蛋、椿芽等;過敏、瘡瘍患者宜避食。
三、發動血之物,多有活血散血之性,能動血傷絡,迫血外溢,如大蒜、麻油雞、燒酒雞、羊肉、胡椒等,崩漏帶下、月經過多、吐血、咯血、鼻出血、皮下出血、尿血、痔瘡出血等病症,不宜食用。此部分與發熱、動風(註1),部分重疊;肉類發物屬異類蛋白質,較易引起過敏反應;如發斑、發疹、起水疱、發熱、感染擴散、潰瘍出血等,故俗傳鴨鵝肉、蝦蟹等發物「較毒」。
四、發冷積之物,多具寒涼滑利之性,能傷陽生寒,影響臟腑運化,如西瓜(大多數瓜類均屬之)、梨、柿、冰飲等各種生冷之品;寒性體質宜少食或避食。
五、發濕熱之物,多具黏滯、肥甘滋膩之性,如冰寒、瓜果、飴糖、糯米、醪糟、酒、肥肉、小麥製品等;痰(註2)濕挾熱體質宜少食或避食。
六、發滯氣之物,多半滯澀阻氣、較難消化,食積脹氣、諸痛者不宜多食。如芋頭、蕃薯、豆類等。

 瓜果生冷亦視情況食用。

  食物之所以能引發疾病,決於由其特有之性味,此即「食性」。如果不諳食性,某些特殊體質者,就可能因誤食而誘發舊疾,加重病情,或削弱藥力。每個人的「發物」不盡相同,多瞭解自己當時的體質、認識發物,並適時、適量忌口,就能減少因飲食不當所引起的「病從口入」。(11/May/2011定稿)
註解
1. 肝屬木,主風;風,是一種眩暈、抽搐、震顫的神經症狀。臨床上可因熱盛、 陰傷、血虛或肝陽上亢等原因而出現,稱為「化風」。肝亦主筋,其動為風,到處遊走,血虛體質,風動易致癢。乾燥的癢是風癢(如蕁麻疹,多挟風邪),病在肝肺;溼勝的癢(如溼疹),則病在肝脾。
2..中醫認為狹義的痰,指咽喉的病理性分泌物;廣義的痰,泛指體內的代謝廢物、病理性分泌物,血脂、血糖過高,堆積在組織間,則屬廣義的痰。

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

從生活細節防寒,落實中醫養陽理念

   生活裡有許多小細節,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扮演無形殺手的角色,若沒有仔細查問,病人總是一再重蹈覆轍,治療效果當然大打折扣。所以,如果時間允許的話,我總是嘮叨地一再詢問,早餐吃什麼?三餐怎麼吃?有沒有吃…?晚上睡覺有沒有吹冷氣或電風扇,怎麼吹的?穿什麼衣服睡覺…等等。別嫌我囉唆唷,這些雞毛蒜皮,是有意義的。

冰牛奶、冷飲喝不得
◎ T大某博士生已看診一段時間,平常也知不食生冷。
    有一天,她突然很困擾地說,「欸,可是醫生,麥芽糖在牛奶裡化不開呀…」
    什麼?這個陽虛水盛的傢伙到底在說啥?
  「牛奶是冰的…」
    嗄?你喝冰牛奶?
  「是呀,我們家都這樣,已經習慣了,所以忘記那是生冷的…」
    大約被我驚詫的表情嚇到,她趕緊說,「以後知道了…」

◎之前還有另一對姐妹花,妹妹有西醫所謂「鼻過敏」的毛病,經三伏貼及服藥,即見顯效;姐姐則長年為痤瘡(尤其在下頦部位)所苦。治療一段時間後,才無意間發現,原來他們家習慣早餐喝冰牛奶,不論風雨寒濕,經年如此。 
   這怎麼使得?真是苦了那堅強的鐵胃,也傷了脾肺陽氣,姐姐更是寒氣凝於胞宮,怪不得陳寒如此難排解。


◎某位溼熱頗盛的病人,原來有個習慣,早起空腹必喝一杯冰涼的奶茶,然後再展開一天的生活,殊不知寒涼傷了脾陽,導致她運化不及而堆肥,甚至疲態百出。(25/May/2011)

◎雯是老病人了,所以一些基本的觀念大抵具備。最近她在運動中心跳有氧體操,跳完一身汗,她說:「有媽媽居然說,想喝一杯冰咖啡…」真是無言,這種媽媽能帶出怎麼樣的小孩?
   有一次,在遠百門口,看到一位年輕媽媽,抱著口水直滴的小孩,顯然是脾寒。但這位媽媽卻還讓他喝冰可樂!孩子的健康就這樣在無知與錯誤的身教中,一點一滴地把根基給蝕毀了。(23/Oct./2010)

冷飲冰果常是夏日腹痛腸瀉的元凶。

溫差是有意義的
◎小朋友感冒咳嗽痰濁音,在診所待了半天,卻不見他咳一聲。媽媽看出我的疑惑,說,「因為這裡溫度比較高」。是的,診間既不開電扇也沒冷氣,今天並不悶,這樣還可以。媽媽的回答表示她是有概念的,但家裡有人怕熱,這就無可奈何了。

◎之前病了一個月的我,還未完全恢復時,曾經站在櫃檯前交代病人事項,突然覺得咽喉被鎖住,聲音怎麼越來越小?回頭竟發現,大電風扇對著我背後直吹!將其轉向後,聲音才慢慢又出來(舍弟完全不鳥我的寒氣說,這次他親眼所見,才知不該把電扇對著病人吹)。(25/May/2011)

◎天氣轉變中,就會有一些因溫差引起的毛病。
  樑樑弟弟兩個月不見了,昨天又出現了。
  媽媽說,吃中藥調理過後,很少再發氣喘,尤其白天更難得發作。沒想到,今天在安親班又發病了!不過老師給他喝了溫熱的開水,症狀就緩解下來。還是有點擔心,所以就來看一下醫師。
   這樣喔,安親班是不是還在開冷氣?樑樑有沒有流汗?
   有、有,都有,醫師怎麼知道?
   就是囉,都是寒氣惹的禍。

   媽媽又說,以前一直忘了跟醫師說,樑樑頭皮上某些區域有白色的剝屑,不是頭皮屑喔-你看!
   我瞄了一眼,「這還是寒氣惹的禍!」你們絕想不到,有些難治的痤瘡,其實跟寒氣有關。
   很多重大急症的源頭,都是大家疏忽的寒氣、寒氣、寒氣… (23/Oct./2010)

寒氣常循背膂而下。

 大熱天的冷氣病
   現在為禍更大,而且更難控制的是,大熱天裡,公共場所、公司行號,無所不在的冷氣。試想,乍從外面熱燠的高溫,汗涔涔地衝進刺寒的涼冷中,那會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呢?
 「三高族」阿成老說頸肩酸痛,風池穴痛甚,顯然寒氣鬱滯;另一方面,卻又怕熱多汗,經常汗濕津津,現在身上穿的T恤已濕成一片了。這就難解了,陳寒與新邪反覆糾結,如果自己不當心點,這痼疾怎麼得痊呢?

   阿蓮自訴手臂酸甚,在近端午的這個時節,晚上睡覺時,竟還要蓋厚被,因為電風扇對著床直吹,讓她越睡越冷,而患有鼻過敏的孩子卻還熱得冒汗。這種人太多了,大人小孩都有,其實是表寒抑遏,裡熱無從發散,於是你可以發現這些人像無敵鐵金剛,穿著盔甲(全身,尤其肩背膀胱經及督脈所過之處硬梆梆的,有人自己形容「背常硬得像一塊鋼板」,這也常是標準的高血壓症候選人),裡熱愈甚,愈希望寒涼,新故邪層疊,怎一個「煩」字了得?調理期間常見進退,尤須格外費心。

   我只能囑咐:第一,若吹電扇,不要直接對人吹;第二,開冷氣睡覺,請著長袖長褲,小孩一定要包肚圍;第三,夏天出門,務必帶薄外套或披巾(女士)、可摺疊的布帽。擦汗的手帕毛巾,自不在話下;容易流汗的,最好多帶件衣服。進出冷氣房時,不要一下子就衝進去,先在門口喘口氣、調個息、擦個汗,再進出不遲。如果事先知道要去強冷氣的地方,請記得帶厚外套。

    現在國中小教室都有冷氣或電風扇,上完體育課或從泳池上來,滿身大汗,就急著開冷氣或電扇,怪不得身有伏寒的小朋友這麼多,所謂「鼻過敏」或「異位性皮膚炎」,其實就是感冒餘邪未盡,復染風寒,陳陳相因成痼疾。明智的父母應教導孩子避風寒,趕快擦汗,換乾衣,更不能立即喝冷飲(尤其現在出現起雲劑的問題,還是喝白開水安全,或媽媽熬煮的茶飲,請參閱「學齡孩童健康茶飲」)。

  女生流行穿露臍的中空短褲,子宮受寒,又待在冷氣房,有些敏感的女生,MC量就變少了。痛經、便秘、肥肚或長肌瘤的女生這麼多,不是沒道理的—肚腹務必保暖。還有人喜歡嚼冰涼的薄荷口香糖(天知道裡有多少添加劑),其實這也會間接降低身體的抗寒力。
   即使是夏天,也不要忘了偶爾喝喝薑湯排寒。請參考如何安度三伏天
(25/May/2011)

生活細節疏忽不得
◎接連幾天霪雨不歇,病人穿短褲、短裙、涼鞋來看診。
    怎麼穿這麼涼快?
   下雨天呀!這樣衣服才不會濕。
   話是沒錯,但徒惹一身寒濕。我囑咐他們:回去記得用熱水泡腳。
   在路上看到更多人,都是這樣的一身標準裝扮,天氣已經轉涼了耶。
   我只敢穿老土的球鞋,再著襪子,兩隻腳暖烘烘的,一股暖流一直繞上來…
   唉,頭涼腳暖,這是養生常識,怎麼大家都忘了呢?(23/Oct./2010)

◎阿雯昨天趁隙先來貼三九貼,正好我有空檔,邊貼邊聊了一下。
   這幾天冬寒砭骨,寒氣不能小覷,寒聚骨節關竅,病變百生。有個病人在工地隨興即地打坐,豈知寒濕深入骨髓,腰痛難以俯仰。經開刀治療,始終無法恢復先前的矯健,痛連下肢、無力行走。因已開刀,原先的經絡、骨骼生態已遭破壞,雖經針灸、湯藥治療,短期無法起色,其後亦不知所終。

   提到這個Case,阿雯說,還好她有先見之明,原先女兒要參加元旦的童軍活動,先夜宿北一女禮堂(睡袋),翌日參加升旗後,再上七星山淨山。她怎麼都不答應,這種天氣睡地上,那寒氣怎令人消受?凍了一夜,一大早起來又去爬山,回來不出狀況才怪!

   很多人沒有寒害的概念,前二日還見人在雪地光溜著身子打雪仗,年輕是有本錢,但以後會有什麼後遺症,一時片刻還看不出來,但總有一天會知道的。

   某年參加夏令營,晚上不知怎地,大隊人馬突然拉到湖邊,一待就一個晚上。那個晚上,僅穿著單薄短袖的我,渡過有生以來最寒冷的一夜,那個冷的記憶,如此鮮明砭骨!當時年幼,不敢脫隊,也不知怎麼回去,就這樣傻傻地哆嗦了一夜,原本不怎麼怕冷的我,從此卻怕起冷來。

   沒冷過的人,不知道寒氣的厲害,早上起床,沒搭外套,穿著睡衣、光著腳丫就下床,踩在冷冰冰的石頭地板上,那寒氣就沿著腳底板上了身。溫差變動,具有重大意義,尤其體質較弱、病後體虛的人,更是不能掉以輕心。
  其實,生活裡的諸多瑣細,不經意間常會貽留禍害,就算壯碩者也可能會從某個無意中造就的斷裂點,開始往後衰敗的歷程。(1/Jan./2011)

蕁麻疹是最輕淺的風寒之邪
   有個小姐因全身皮膚起紅疹,夜癢甚;頭皮也不定時發癢,甚至陰唇也腫癢。看了皮膚科與婦產科,沒大功效,服了藥又想睡覺,搽藥止癢、不搽復發。追溯前因,原來是兩年前在醫院照顧病人,疲憊到人仰馬翻的地步,加上醫院的超強冷氣,雖是八月天,返家就出了一身紅疹,從此奄纏至今未痊。這是典型的寒氣為患,西醫病名蕁麻疹,是最輕淺的風寒之邪,流連肌表為患。

   寒氣疏忽不得,它往往是某些大病、疑難雜症的最初潛伏病因;千萬勿以其「輕、小、微、細」,而疏忽它的殺傷力。(1/Jan./2011)


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

略談中醫復病與發物的概念

   中醫古來即有復病的概念,疾病的復發,分為食復、勞復(因勞復發,包括房勞)、自復(無明確誘因而自行復病,多因餘邪未盡,正氣尚虛,無力抑邪,邪氣暗滋,而致舊疾復發)、情志復(情感因素引發復病,最常見的是怒氣)、重感復(餘邪未盡,復感新邪,致新舊邪奄纏,尤以體虛外感最常見)。

   其中食復最為常見,早在《黃帝內經》即述:「病熱少愈,食肉則復,多食則遺,此其禁也。」《諸病源候論》亦曰:「夫病新症,脾胃尚虛,穀氣未復,若即食肥肉魚膾、餅餌棗粟之屬,則未能消化,停積在腸胃,使脹滿結實,因更發熱,復為病者,名曰食復也」。所以大病方癒,宜清淡、緩慢復食,不宜驟進肥甘,以免病情反復。

    食復,除了機體虛弱因素外,若誤食、過食,皆可能引發舊疾。
《金匱要略‧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24》:「所食之味,有與病相宜,有與身為害, 若得宜則補體,害則成疾。」

   某婦年過40復得一子,又於斯時舉家移民,還去念了個學位,勞瘁可知。七年後回國,精衰神憊極矣,經調理得安。上星期回診自訴眩暈症復發,若無外感因素,應不致如此。反覆詢問是否誤食什麼,起先她都說沒什麼啊!
後來,她想起來說,最近每天都打果菜汁給先生喝,她也就跟著喝了半杯,並常喝柳丁汁,還有一些生冷的瓜果。

   賓果!元凶現形了!
   就氣虛不易化飲(體力不足,濕寒不易排出體外)者而言,這些生冷瓜果就是引發她復病的「發物」。

筍易發濕疹‧李東陽攝

   發,引發之意;所謂發物,攝食某些食物後,易誘發某些新舊病或加重痼疾。發物的定義,乃是相對,而非絕對,因人因病因時而異。

   例如各種糖類及含糖的加工食品,可視為糖尿病患者的發物,一般情況下宜減食或禁食;但當病人出現低血糖症狀,此時發物便成救命靈丹。對肝膽疾病患者來說,肥膩、油炸燥烤食品等為發物;同理,竹筍、生冷、酸辣食物,可視為胃病患者的發物。幾乎每種食物,都會有人過敏,但較易致敏的食物有牛奶、雞蛋、魚蝦海鮮、筍、香菇、酒糟、芒果等。

   發物也是食品,適量食用,多數人不會不適;但過食或新病大病後、慢性病及個別體質因素考量下,誤食不當之物,即可能引發舊疾、增重病情。

    發物範圍很廣,一般按其屬性分為六類:
一、發熱之物,能助熱動火、傷津劫液,薤、薑、花椒、胡椒、八角、韭菜、大蒜、煙酒、桂圓、荔枝、榴槤、燒炸烤炙物等加工品;易令急性發炎或感染加重、擴散。熱性體質宜少食或避食。

二、發風之物,多有升發、散氣、火熱之性,能使邪毒走竄,如茄子、豬頭皮、蝦、蟹、筍、香菇蒂、雞蛋、椿芽等;過敏、瘡瘍患者宜避食。

三、發動血之物,多有活血散血之性,能動血傷絡,迫血外溢,如大蒜、麻油雞、燒酒雞、羊肉、胡椒等,崩漏帶下、月經過多、吐血、咯血、鼻出血、皮下出血、尿血、痔瘡出血等病症,不宜食用。此部分與發熱、動風(註1),部分重疊;肉類發物屬異類蛋白質,較易引起過敏反應;如發斑、發疹、起水疱、發熱、感染擴散、潰瘍出血等,故俗傳鴨鵝肉、蝦蟹等發物「較毒」。

四、發冷積之物,多具寒涼滑利之性,能傷陽生寒,影響臟腑運化,如西瓜(大多數瓜類均屬之)、梨、柿、冰飲等各種生冷之品;寒性體質宜少食或避食。

五、發濕熱之物,多具黏滯、肥甘滋膩之性,如冰寒、瓜果、飴糖、糯米、醪糟、酒、肥肉、小麥製品等;痰(註2)濕挾熱體質宜少食或避食。

六、發滯氣之物,多半滯澀阻氣、較難消化,食積脹氣、諸痛者不宜多食。如芋頭、蕃薯、豆類等。

食芋易脹氣‧李東陽攝

  食物之所以能引發疾病,決於由其特有之性味,此即「食性」。如果不諳食性,某些特殊體質者,就可能因誤食而誘發舊疾,加重病情,或削弱藥力。每個人的「發物」不盡相同,多瞭解自己當時的體質、認識發物,並適時、適量忌口,就能減少因飲食不當所引起的「病從口入」。(11/May/2011定稿)

註解
1. 肝屬木,主風;風,是一種眩暈、抽搐、震顫的神經症狀。臨床上可因熱盛、 陰傷、血虛或肝陽上亢等原因而出現,稱為「化風」。肝亦主筋,其動為風,到處遊走,血虛體質,風動易致癢。乾燥的癢是風癢(如蕁麻疹,多挟風邪),病在肝肺;溼勝的癢(如溼疹),則病在肝脾。
2..中醫認為狹義的痰,指咽喉的病理性分泌物;廣義的痰,泛指體內的代謝廢物、病理性分泌物,血脂、血糖過高,堆積在組織間,則屬廣義的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