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

清代兒科名著《幼科鐵鏡》書介


發表於《中醫兒科醫學雜誌》 Volume 10‧Number1‧Aug.‧2008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清代兒科名著《幼科鐵鏡》書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 / 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一、摘要
     兒科素稱「啞科」,清初醫家夏禹鑄於此別有意會,力主望診為診小兒之首,並針對時
弊之虛矯,認為小兒三關脈紋形色診法為「醫家異教」,並針對其時流傳的各種「驚風」名目,專立「闢諸驚名之謬」以駁之。其次,運用「燈火十三燋」治療臍風、驚風等症。另於兒科推拿之辨症與圖穴,亦依其家傳兩代經驗,提出闡發與校正。綜言之,這本清盛世刊佈
,當時風行於楚皖,清季播於北方的兒科臨床驗書,的確有其慧眼獨具之處。
    本文就刊本、成書之社會背景、作者生平、全書提要與貢獻,作一簡要之鉤勒,務求簡明瞭然,俾使後來者得以「臨深而為高」。
觀鍵辭:兒科、三關脈紋形色診法、驚風、兒科推拿、燈火燋、夏鼎    

二、書介表釋
書名
幼科鐵鏡
年代
刊印時間
原刊本-清康熙34年(1695)寫成
本刊本-據曲阿任竹軒重校更正本,約清末光緒年間至民國初年刊行。
作者
夏鼎(1635-1715),字禹鑄,號卓溪叟。清初安徽貴池人。 
卷數
原書分六卷,本刊本改上、下兩卷
版式
→   版框高度18公分;寬度12公分
→   版心-上花口(書名),黑線單魚尾;口題(卷數及頁數); 
       下細黑口(刊印書局名)
→ 欄線-四週單邊
→ 界格-烏絲欄
→ 行款-每半頁20行,行42字
印刷及
裝訂
石印,線裝
校印
據曲阿任竹軒重校更正本,上海萃英書局校印;為今附於川人熊應雄運英所輯之「幼科三種」之首,原六卷;改分屬上、下卷。
由夏鼎中表作序,但本刊印本未載其名,亦未署日期。
藏書
為本人私家藏書,原書為母系呂氏叔祖呂青陽先生讀。




三、作者略傳-夏鼎其人其事
1. 生平
    夏鼎(1635-1715),字禹鑄,安徽貴池縣(今貴池區)人。夏鼎自幼讀書習武,康熙八(己酉年),曾中武舉人,里中父老咸謂「所就未可量也」;四年後再赴京趕考,之後毅然拋棄功名,回鄉潛心從父習醫。時人曾譽夏氏父子「兩代以醫術濟人七十餘年」。
2. 識見與性情
    夏氏以文學武藝醫術兼長,據其中表所述「讀其詩,詩精;其對,對精;讀其古文辭賦,靡弗精」,尤其手不釋卷,「醫過,而向者所讀之書,又依然在手矣」。並勤於著作,將其父初明公遺教與己之臨床經驗,冶為一爐,撰就「幼科鐵鏡」一書行世。
    夏氏於經驗中磨礪出幼兒科醫術,使其敢於自恃己見,首先他不重傳統之小兒三關脈診法,以「望顏色,審苗竅」為大主腦;其次於驚、癇、痙三症,則推重其父經驗,以「初明曰」為旨;對於己之發明至理,則冠以夏禹鑄曰;而於家傳祖法,則以卓溪自立方、卓溪新訣名之。而有關推拿圖穴,則出兩代考量,敢於裁補修謬。
此外,本書卷上載「九憾」、「十三不教」,如「一憾挑筋割肉。五臟之病豈盡在筋挑斷,不知當哪一味藥?六淫之邪,豈盡在血,血出又不知退那一經邪?這一種挑筋的,死後定在阿鼻地獄。如對予說出道理來,予便不憾」。[1]
    夏禹鑄曰:「予生平來,凡嫉我、欺我、負我、餌我,以及無故加我者,輒過而忘,獨於幼科庸醫而恨之,且恨之有九,何也?」「常見艱子嗣,急者於穹蒼、於祖宗、於名山,禱無不至。一旦舉子,慶也如何。及病,付醫,輕者,重之;生者,死之。其飲恨也,又何如予抱公憤人也?遂引人恨為己恨。然恨之正所以覺之也。覺之,則睡漢驚來,轉腳便步百尺竿頭,悟到醫家三眛。方見卓溪叟以九恨做醒人劈頭之ㄧ棒也。」﹝2﹞
    於此,儒人醫家道俠之心意明矣,舉此二節,其人性情畢現。相傳康熙曾欽賜夏氏「道學人家」匾額,懸於宗祠。



四、全文提要(時代背景、目錄分析、其書特色與貢獻)
(一)時代背景
    本書成於清盛世,清初承明代餘緒,兒科依舊列入「小方脈」,但另增「痘疹科」。至康熙時,又將「痘疹科」歸入「小方脈」,並與「咽喉口齒」共為一科[3]。夏氏一書,並不及痘症,謂治痘別有專科,故不載,所載惟「痘後」數則而已﹝4﹞,此皆反應清初之醫政制度。
(二)目錄分析(項次依原書次序編定)
項次
分析
上卷
1-6、15-20
為基本觀念-含醫學倫理(1-3)、治病大法(3-6、15-20)
7-14
為校正後之推拿及用燈火之圖穴
21-26
為新生兒各症(臍風、胎寒、胎熱…)
27-34
為幼兒常見症
35-40
驚症
41-45
瘧、癇、痙、慢驚各症
 
下卷
夏氏於辨名求實之餘,間附醫案(凡40案),意在俱屬疑難,以傳校核;是書雖以小方脈為主,然望診審竅確實,於大方脈亦有起死回生之功。下卷則為嬰童雜症,從實驗中辨明俗醫治病之誤。另於外科、傷科亦有著墨,至於貼骨疔、口掛角、各疔瘡發背、腦癰,則以大人小兒同治。夏氏富實驗心得,行文直率鮮辣,就現狀剖析病情,一掃陳腐,令人耳目一新;當時風行於楚皖,清季播於北方,屢有重刊。



(三)其書特色與貢獻
1. 於驚、癇、痙三症,獨有所長。
    掠過痘症,小兒另三大症:痲(痲疹)、驚(驚風)、疳(疳症),夏氏皆有著墨。其中,尤其以驚、癇、痙三症,為其所長。他於凡例中明言,「獨驚、癇、痙三症,顏色苗竅俱非本來,無處拿提。是書洞決死生,俱屬先君從百千嬰兒中,偵探出來的」。辨明形狀與治法方藥,亦莫不從臨床中體認、嘗試所得出。是故其學乃出於其父初明公累世之傳,而由其綜理於是書中。
    以驚症為例,首闢諸驚之名之謬-治之當從本病辨風、寒、暑、濕、虛、實、痰、熱。夏禹鑄曰:「小兒發驚,而村婦庸夫多以鐵針於兒手挑筋破肉,噫,異矣!此喪心之村婦、覔食之庸醫,不知驚之為驚,而誤認為筋骨之筋也。蓋驚者,驚嚇也,由兒先有內傷,復來外感,肺竅痰迷,心無所主,一著驚即發也。若不豁痰以療驚,祛風以止掣,只把手筋挑斷以免筋抽,不猶之止兒之啼,而惟塞其口耶?……凡我同人,萬不可以蛇絲諸詭名,執為正論,垂之以殺有冤莫訴之嬰兒也。」﹝5﹞夏氏提出「療驚必先豁痰,豁痰必先袪風,袪風必先解熱,解熱必先袪邪」之治則,並一一闡明發驚之由,間詳治驚之法及辨症法門,治法則燈火燋與艾灸、推拿與方藥並舉。
2. 以「望形審竅」為辨症大法。
    力主「小兒科,則惟以望為主,問繼之,聞則次,而切則無矣。…小兒病於內,必形於外,外者,內之著也。望形審竅,自知其病。」﹝6﹞-反舉世幼科皆於兒第二指面筋紋細摹看,以形色論證侯,以透潤決生死之定見。渠謂「摹看手指筋紋,乃醫家異教,蓋指面筋紋生來已定,豈因咳嗽而變為反弓,驚積而化為魚刺?…常見筋透三關,竟無病者,亦有病時透三關,而必不亡者」﹝7﹞夏氏父子以實證經驗批駁「小兒三關脈紋形色診法」,於驚、癇、痙、熱、瘧、臍風諸症,多以驗案載之。其餘雜症亦有疑難治效四十案,就各症立說引喻,俱屬疑團,不闢不明,傳以校核。
3. 重定推拿六道圖說與口訣
    小兒推拿於明代末葉盛於南方地區,夏氏父子兩代經臨床所驗,重定推拿六道圖說口訣,糾正前人謬誤;另有「推拿代藥賦」,讓後人明瞭「用推拿便是用藥」,一推三關,等同行溫熱藥,推六腑則等同瀉火,推拿豈能亂用?並對各症男女嬰童施術的要點,做具體且簡明的介紹。
4. 兒科皮膚病亦多描述
    對於兒科皮膚症狀,亦多有描述,天皰瘡、疿瘡、黃水瘡、惡核瘰癧、貼骨疔、口掛角、疔瘡發背、腦癰、乳癰、丹等,皆載內服方及外治方,另亦錄百膏異方。

五、結論
    由於社會條件的發展及新醫學的普及,兒科於「痘科及驚、癇、痙」各症之作用空間,或自行消減,或因求診群轉向,無用武之地,而見萎縮;然即以小兒發熱一症,有因寒極似熱者、有內熱而外傷寒者、有寒邪內伏者、有挾食傷寒者、有暑溼挾熱者,凡此總總,不一而足,豈是一劑退燒藥可統管之?然若辨症不明,亦難免殺之之過。其他如各種虛損、雜症、皮膚疾患治法,尤其推拿手法,方便實用,更宜廣而行之。
 自是書刊布,迄今摩之仍頗有可觀之處。故紙堆中蘊藏祖宗寶鑑,後代學者切莫自遺家珍。

註解與參考書目
1. 夏鼎:幼科鐵鏡,卷上,上海萃英書局校印刊行:1。
2. 夏鼎:幼科鐵鏡,卷上,上海萃英書局校印刊行:1。
3. 沙鳳桐:中醫學是怎樣分科設置的?各科包括哪些基本內容?引自中醫學三百題,「中醫 
    學三百題」編委會編,寇牡生校閱,上海古籍出版社授權,臺北建弘出版社發行,1998:
    P20。
4. 夏鼎:幼科鐵鏡,卷上,上海萃英書局校印刊行:5。
5. 夏鼎:幼科鐵鏡,卷上,上海萃英書局校印刊行:1。
6. 夏鼎:幼科鐵鏡,卷上,上海萃英書局校印刊行:6。
7. 夏鼎:幼科鐵鏡,卷上,上海萃英書局校印刊行:2。



 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有關初診掛號等行政事項, 請直接電洽建中堂中醫診所 02-23212589, 02-33937275, 由專人為您作相關說明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