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

隨意服藥的潛在危險

凡藥皆有藥性,服食仍宜謹慎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 / 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  今天一位初診病人,提及她很少吃中藥。我問:「你不是說常到藥房抓藥吃嗎?」經期結束,習慣吃幾付四物之類,這不是中藥是什麽?只是這已成常民生活的一部分,再熟悉不過,以致大家失去警戒心,不覺得在用藥。

曾有一位病人的母親,打電話問我某藥帖能不能吃。她娘家全是西醫醫護人員,不信中醫,也不讓她看中醫。我只能跟她說,「沒辦法幫忙,我連你都沒看過,你的體質、病程發展如何,皆一無所悉,無法判定這帖藥是否適合你。」

中藥的確如此可親、可近,生活中隨處可見,購買容易,但這種「易得性」常造成一些潛在的危險:一、認為中藥沒有副作用;二、常透過人際傳播而受藥或給藥,完全忽略中醫的辨證論治。周代有醫官,掌醫之政令,聚毒藥以供醫事(有效之藥,靡不有副作用,故集中管理),但隨著醫藥普入民間,加上藥食同源的文化背景,這種隨意用藥的情況,只有雪上加霜。

日前有位病人提及,她有位同事,夙喜中醫藥,不但自行服藥,也喜歡買藥送人。結果很不幸的是,她自己目前已在洗腎了。13/ May/2009

上星期某位為肝病來診的病人,跟我說:「以前我吃中藥都無效。」我趕緊問他:「請問你找那一位醫師?」他說:「沒有啊,報紙上不是登陳立夫肝病吃的那帖藥方,我就抓來吃,結果肝指數飆到一千多…」看倌您瞧,我們國人如此勇猛,如此勇於當盲目的白老鼠,不辨體質、不知辨証,只知治「肝病」,就敢吞下口,後果呢?居然落個「中藥無效」的結論!

坦白說,這種病人比例甚高,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藥房林立,他們賣藥,多少也懂一些藥理,病人貪方便(有時也貪便宜,但是,別忘了『藥有價,而醫無價』,吃對藥更重要),也就直接助長所謂的「醫療行為」。但是,醫豈易知,先天體質與後天環境交相作用(包括藥後影響),形成極複雜的狀況,賣藥的人毋須為此負責,出了狀況,病家也甚少責難對方。我有一新產病人,盛夏坐蓐,且兼陰虛血熱體質,結果她抝不過藥商遊說,買了二十帖水藥,病人拿來請我判定是否可食,其中居然有鹿茸!只好叫她待天涼後,再視狀況服用。

房東某先生也曾買藥房流行的血痺方服用(補陽還五湯變方),但渠為陽盛燥熱體質;我提醒他,此方若久服,小心爆血管。至少要變化加減。

我的老師馬光亞曾感嘆,中醫的特長在辨證、在醫理,不全在藥;但現代生技研究,卻僅取藥而用之,這是很危險的。

 

他認為,「藥在臨床方面,十分重要,病看對了,沒有好的藥物,也不會產生確實的效果;但一定要研究醫理,不知醫理,使用藥物時會發生錯誤」。

   

「我參加過幾次由西醫主持的會議,他們只問我們有什麼方藥,不讓我們參與診斷。豈不知我們看病,先有辨證,認清了證,然後才開方治療」。

  「早期大陸官方曾叫全國各地醫生公佈密方,沒有理論基礎支撐,密方也不過是一堆廢紙」。

哲人已萎,但他的憂慮卻是確確實實存在,甚且於今為烈。

27/July/2009增補)

   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有關初診掛號等行政事項, 請直接電洽建中堂中醫診所 02-23212589, 02-33937275, 由專人為您作相關說明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