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

嗑藥濫補,小心吃出病來!

用藥宜以醫理為恃。  
   病人阿花提到他那個冰箱裡經常放滿各類高貴參品高麗參、花旗參的公公:他很燥熱,總是喝冰水,臉紅咚咚…

   我插嘴,「那他要注意血壓的問題…」

「血壓早就高了…」

   長期吃降壓藥,一定傷心臟。心臟打不出血來,已經哎哎叫了,費盡力氣地往上打,血管徑變細,血壓一定颷高,這時不來助心臟一臂之力,卻還一直吃降壓藥,一邊拼命在打,另一邊卻拼命扯後腿,久了怎麼可能不出問題?憊極虛矣,這是中風的頭號候選人…

    阿花說,「我婆婆就已經中風了…」

   這種狀況根本的問題是腎氣不足,虛陽浮越。人的底氣要足,根基才會穩,就像一個正三角形△的金字塔結構;但許多上了年紀的人,卻反而呈現倒三角形▽的能量組合-上盛下虛,血壓升高、頭暈頭脹、排尿不暢或淋瀝,晚上卻是夜尿頻頻、腰膝酸軟,典型的底氣虧虛。

   一般人到四、五十歲,職場、家庭蠟燭多重燒,先天本錢早已虧耗殆盡,前更年期是最佳的調理時機。同樣攝護腺肥大的症狀,四、五十歲與六十歲的用藥效果就差很多,前者短期即見效,後者就要吃更多、更久的藥,效果才會出來。但調補必須要有章法,不是自以為缺啥補啥,保健食品亂吃的結果,小心補出病來。

   中午另一位愛吃藥的張媽媽打電話來,西醫檢查說她有胃潰瘍,問原來調理中的水藥,可以繼續吃嗎?

    當然可以,我們是根本療法,本錢夠了,身體自己會去調節,該排的排、該修補的修補,胃潰瘍自不成問題。要吃西藥,我也沒意見。張媽媽吃的藥可多了,甲亢的藥一吃五年(好在到今年五月就滿期了),乳癌的藥也還在吃。原本還吃安眠藥及心臟病的藥,因手腕挫傷來吃中藥,現已能安眠,所以都沒吃了。但她還有一堆藥局推薦的保健食品…,她女兒說起碼還有一半沒知會我。

    這次檢查,發現脂肪肝也減輕了。她說,「大概跟吃蜆錠有關係…」

   我真拿她沒皮條。不過,她肯來看中醫已經很了不起了,更何況吃水藥。而也因為見到療效,才一點一滴得到她的信任;但一時片刻,還無法讓她充分理解中醫治病的原理。病人需要教育,真是累啊!

   中醫治病是全觀性的,不是頭痛醫頭,腳病醫腳,只要把全身的機能調上來,這個或那個症狀就會自動改善或消失。甚至即使出現一些炎性反應,也不一定要服消炎藥。

   人體這部機械的運作,必須在某種平衡的條件下(中醫所謂的陰陽、氣血…),才能順暢進行;有問題、失去準頭的地方究竟在那裡?像前面那位能量呈倒三角形▽的公公,其實要調理的主要是下焦,必須把腎陽的能量帶上來;而人參,大補肺中元氣,助脾肺健運,對人體當然也有助益,只是此際當務之急卻不在此啊!

   一般看人參,以為只要體弱的,就可以吃,不問青紅皂白(基源、品類),是否適合體質,究竟補在那裡,根本搞不清楚。至於張媽媽吃的蜆錠,固然有清肝解毒的作用,但脂肪肝的形成,並不僅肝熱一端,還有氣血痰瘀等諸多複雜機轉。

只有山藥這種上品平和之藥較耐久服〈也不宜短期過服〉。

   健康食品常強調某些特定功能,從一個點來誇大它對健康的效用,真有這麼神嗎?

    這當中有幾個盲點:
    1.人體這部龐大精細的生化機具,中醫認為只要把它最基本的動能拉上來,一旦它能順暢運轉,自然會呈現最適當的水平。我們主張的是一種以核心觀點為主的治療思維,並不是點狀結合的片斷拼湊式微觀療法。

    臨床上,我見過肝癌病人吃犀牛角粉(我當場飆罵,病人子女拍手直叫好─二、三百萬事小,於病無補反有礙事大);咳嗽吃牛黃、麝香;失眠吃人參…先不談藥證合不合的問題,這種單味藥治病、單點切入、長期服用的作法(中醫治危證,藥簡量大,甚至也可能只用一味藥,但必須辨證非常清楚,且是暫服),自不免其潛藏的危險性。

    2.過度補充某類物質,恐怕也會造成另一種失衡。比如貧血,一般人就是補鐵、多吃富含鐵質、蛋白質、葉酸…等食物;脾胃為後天之本,從攝食下手固然沒錯,但前提為中焦健運。如果脾胃功能低落,不先調整這個「虛不受補」的狀態,吃再多都沒用。其次,假設沒有這些問題,但是,補血也不是光補充什麼就能立即生血,它還涉及複雜的生化作用,至少涵蓋肝、脾、腎三個臟腑的協調運作。過度直接補充某類物質,如鋅、銅、鐵、鈣、鎂、硒…等微量元素,恐怕時日過久,也會出問題。

   西藥、中藥、保健食品;醫師開的、什麼人(電視購物台、隔壁歐巴桑…)推薦的、自己買的…,這些藥究竟是在促進還是戕害健康?

   台灣人喜歡嗑藥,把藥當「食物」的習慣,真的很令人嘆為觀止,不問體質、病因,只要認定這是個「好」藥、有益於人體的,就儘管往口裡塞。一位開銀樓的老大哥,非常喜歡中醫,到處上課,也自行配製補藥,一做就20斤,他遵從景美某老醫之秘法—每服各色丸劑均加入紫河車兩付(其實現在多以豬河車代之),他不但自己吃,也和他的顧客分享(這很像在菜市場買東西,問題是這不是健素糖,是藥ㄟ)。

   最後此君60出頭,即因急性膽囊炎往生(遷延誤治,堅拒西醫,也沒找對有緣中醫(曾找密醫針灸,須先買3000元白甘薯粉,針一次收費千元,非常之痛;也曾到已故中醫師家買肝病藥),後終送至西醫,最初誤診為癌(一家認為是肝癌、另一家認為是膽囊癌),開刀後發現都不是,只是膽結石。告訴我的人推測,他的原始病因應是誤信某老師的限水觀念,每天喝不到幾小杯老人茶的水,加上未對證根本治療,濫服補藥所致。特愛中醫、卻也莫名其妙死於中醫!

   中醫最引以為傲的不是藥,藥人人可得,藥商、藥店學徒,甚至菜市場,誰都能琅琅上口,甚至隨意開幾個方治病。西醫只要修40幾個學分,也能開立中藥處方。全世界都在設法開發中藥這塊市場。

   但中醫最可貴的是,立基於「致中和」的文化磐石下,所發展出來的一套「天人相應」醫理。一般以為中藥好用,乃擷藥而用之,棄中醫醫理不論;殊不知沒有醫理為基,中藥豈能發揮大效?沒有縝密的醫理為恃,用藥沒有章法,施之於人身,豈不危極?(12/Jan./2011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有關初診掛號等行政事項, 請直接電洽建中堂中醫診所 02-23212589, 02-33937275, 由專人為您作相關說明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