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

長壽,有什麼意義?

    1月11日新聞提到,「兩性平均壽命78.97歲,男性75.88歲,女性82.46歲」。壽命延長,但是其他的相關條件有沒有跟著相對提升呢?姑且先不論總體資源如何,我們個人有沒有做好預備呢

智慧,加上健康,才見圓滿

   如果了知輪迴的概念,就明白肉體僅是寄寓之所,它讓我們藉著這個存在,來到世間,現化具象,而有所學習,此即「藉假修真」。

    佛家喻肉體為「火宅」(註1),法華經謂「人之患,在於有身」;因為有這個肉體,而有了跟隨這個肉體而來的種種欲求(需要)與煩惱。娑婆世界如此聲色繁華,其間交熾了多少深層的欲望與不滿,有情眾生迭經翻騰受苦,最後就只是要淬煉出最純淨天真的本來面目。

   所以,「煩惱即菩提」,苦難磨鍊是成就我們的藥。越大的苦,就是藥效越強烈的猛劑,那暝眩作用(註2),震盪五臟六腑,嘔出內在意識污濁垢膩的酸汁,洗滌早已昏沉暗昧的靈性。

   許多游離、徬徨在幽冥界的靈性能量,他們多麽渴望有一具肉身;而擁有肉身的人們,卻輕易糟蹋,不知人身寶貴。更何況生在無兵釁災殃之處,那是多大的福報啊—想想生於邊地(註3)的非洲人、海地人的處境!

  除了八大行業、監獄、法院,醫療單位也是一個業力具體呈現的場所。必然是有意無意間種了那個因,積年累月後,才會結這個果──病苦有其發展的過程,是心識活動加於肉體(內因,各種情緒影響),或者還有外力交互作用(外因──六淫,風寒暑濕燥火;不內外因──跌磕、撞擊、兵器刀刃蟲獸所傷、房勞、車禍撞擊…),種種複雜因素攪和,顯現於外的相。

  醫者雖然心憫病患所受身苦,看到的卻不僅是肉身的病,經常感知的是,其後龐雜的無明業力。尤其,一些久病、慢性遷延的複雜病症纏身者,多半上了年紀,積年累世的纏縛如影隨形,層層疊染的無明更變裝為疾病,以各種不同的表徵,加速肉體的崩毀。

   醫學進步,科技儘管能暫時延緩或解除肉體的病苦,但除非他自覺,那心靈被綑綁,永世不得解脫的心苦,這才是疾病真正的根源啊!

   如果平均壽命延長,而我們卻對生命真實的演化狀況懵然無知,甚至濫用難得的人身,不知愛惜父母所賜予的肉體(孝經—身體髮膚受之父母,不可毀傷,孝之始也),到最終甚且淪為以看似喪失意識的準「植物」狀態存活,這樣的「長壽」,不僅成為他人的負累,也是對自己靈命的殄耗。

若長壽而病且無明,是真福報嗎?

    所以,我們如何走到終年?在這過程,你如何對待、善用這具肉體,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?更重要的是,多出來的歲月(在遍歷各種人生角色後),我們生存的目的何在?終極目標為何?如果沒有搞清楚這些,一味追求肉體的長壽,恐怕意義不大。

   長壽而智慧,解脫自在,且能為世所用,澤及他人,這樣的生命才是真正無忝所生(註4)。林肯曾說,一個人過了40歲,就要為自己的長像負責。四十而不惑,人生歷練所累積的心得,至此開始發酵,成為往內淨化、純化,往上追求高層智慧的資糧。這樣的「升提」之旅,迥異於一般聲色犬馬,甚至老來還「好得」之輩,自然會塑化、薰染出獨具一格的氣質與樣貌。

   40歲以迄於老死,這中間還有這麼一大段的時光(有些早凋的生命,未及40即已萎落;有些人的生命,卻才正要開始。人生的進程,原本千姿萬態),如果能在滋養肉體之餘,兼及「心的鍛鍊」,致力去除內在的雜染與負荷,打造一顆純淨、明澈、平衡,毫無染著的金剛心,恢復原本不垢不膩的自性,這才是真正掌握「長壽」的訣竅呀!(13/Jan./2010初寫,23/Mar./2010完稿)

     延伸閱讀青春作伴迎初老

註解:
註1
、火宅:法華經言,三界無安,猶如火宅。意謂三界好像是一所被火燒著的房子一 樣,人們住在裡面,苦不堪言。
    三界─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欲界,人的欲心所成;色界,人心不斷追求有相的物質,如有提包不算,還要名牌包。由此有形有相的物質,引發各種欲念,追究其源頭,是從看不到的意識、思想衍生,無形相的意識,就是無色界。

註2、暝眩作用:西元前10世紀前後 ,《尚書‧說命篇上》:「若藥弗瞑眩,厥疾弗瘳」,《孔穎達傳》釋︰「服藥必瞑眩極,其病乃除」。說明服藥後的反應與疾病的關係。中醫治療重症或慢性病,初期常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,讓病人心慌意亂,以為病情反而加重了,而對醫師產生懷疑。

   所以許多傳統中醫典籍常引用商高宗說的這句話,說明療程中,如果沒有產生一些特殊反應現象,疾病不會痊癒。也因此,《孟子‧滕文公》,趙岐注:「瞑眩,藥攻人疾,先使瞑眩、憒亂,乃得瘳愈也。」說明瞑眩反應事實上常是「好轉反應」。

註3、邊地:依佛教的定義,佛陀在世遊化所到的區域,稱為「中國」。佛不曾到達,沒有佛法或佛弟子傳播的區域,是為「邊地」。

   婆羅門教舊有「中國」的名稱,是指其教化中心區;佛教也就以佛的遊化區稱為中國──佛教的文化中心區,並由此而向外延伸出去。至於佛教「中國」的界限,出於律典而略有不同。

註4、無忝所生:語出《詩經‧小雅‧小宛》:夙興夜寐,毋忝爾所生。乃言所為所行不辱父母,對得起父母之意。

 

1 則留言:

  1. 盹龜雞~ 神秘的西泠印社 (四)23/3/10 20:00

    長壽 命要活得長 這個臭皮囊身軀  和恬然安靜的心眼  也是要照顧到的.
    版主回覆:(01/01/1970 12:00:00 AM)
    是啊,要活得健康自在,身命與慧命是都要兼顧的呀!

    回覆刪除

有關初診掛號等行政事項, 請直接電洽建中堂中醫診所 02-23212589, 02-33937275, 由專人為您作相關說明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