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

走路健身經驗談

李璧如醫師  口述/修潤
新自然主義出版公司編輯賴佩茹  訪問/整理

  運動很重要,我原本多以游泳為主,直到民國92年,爸爸因肝膿瘍一度病危,癒後決定加強運動的強度,於是我每天早上陪他在板橋綜合體育場走個七、八圈,大約一小時的時間,走了四公里,結果體能狀況恢復得還不錯。加上游泳比較麻煩,走路就成了我最主要的運動了。 

   除了走路,爬樓梯也是很好的運動(負重性的有氧運動)。健走之後,我經常再爬上二十樓,且間隔著走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的兩座樓梯,以免慣性造成脊柱歪斜。一趟下來,飆出很多汗,而這種深層的汗最能帶出體內沉積的重金屬,排毒效果很好,皮膚也會水噹噹(飆汗之後可以喝些溫開水或溫豆漿。冬天,可喝稍熱的水或豆漿,或徐飲暖身的黑糖薑湯,薑不宜多放,袪寒兼以補充體力及水分)。

   但這幾年隨著工作忙碌的程度,走走停停。去年夏天,因過度疲勞導致經脈鬆弛,在上海跌了一跤後,右肩關節不完全脫臼。除了找骨科、傷科的同學、同道診療,自己調配中藥內服之外,也開始天天走路來增進氣血循環;一個月後,效果就很明顯了,連小腹原有的贅肉都完全消失不見。

   今年下半年忙著寫作,較沒時間運動,身體感覺「僵」很多。最近,我開始恢復在附近的健身房,每週快走兩、三次,每次都走足四十分鐘,大約五公里;規律運動之後,神清氣爽多了,再不敢因忙碌而完全荒廢了。

   走路之所以這麼受到推崇,因為它是在緩和的頻率中,藉著肢體自然的擺動,來牽動全身的經脈,雖然是低強度,卻運動到全身,加上它很方便,自然吸引愈來愈多人加入。

   但走路仍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,尤其是老人家,冬天的保暖及夏天的防晒都不可少;也不要完全空腹運動(少進溫食即可;體力不甚足者,可服一些補氣藥;冷天喝點黑糖薑湯暖身,再上路),以免血糖、血壓過低。運動之後可以吃些補養的中藥,吸收效果較好(各人體質不同,宜尋求中醫建議)。此外,脊柱側彎程度較嚴重者,也不宜過度走路、運動(或許可考慮溫水池游泳)。

   我認為,走路的速度挺重要(要階梯式由慢而快;但也要視個人條件而調整),因為有了速度,燃燒熱能,會喘、會排汗,鍛鍊心肌,提升心肺功能。有些人不太排汗,或者由於體力太差,或者「表氣」閉鬱,如果能持續運動,以後就能逐漸排汗了。

   此外,雖然之前我常在走路運動時,戴著隨身聽,「無意識的」反覆聽著自己錄製的錄音帶(通常是重要而須背誦的經典,如《內經》條文等),讓它們很自然的流進腦子。後來,我認為運動時放鬆、放空也很重要,因為現代人承受太多壓力,經常「肝氣鬱結」,影響神經與情緒;而工作時通常是交感神經較旺盛的時候(緊張狀態),如果連運動時都無法放鬆,怎麼能藉此解壓呢?

   禪門裡,最上乘的走路為「經行」──走路時只關注自己每一個舉步、放下的動作及行進間皮膚與腳掌的感覺,腦是放空的,你就專注在那個動作上,念念專注,也動見分明。

   上下班途中或工作間,雖有機會走路,效果可能會打折,因為帶著緊張的情緒,副交感神經怎麼運作呢?若真找不出時間專程走路,至少也試著在行走時儘可能放空,專注在那個當下,別去想工作或任何讓自己煩憂的事。

   中醫理論裡,走路的時段隨天時調整,比如夏天「夜臥早起,無厭于日」,可以早點出門;冬天就得「以待日光」,太陽出來了,才出門運動。如果寒流來了,就在家繞繞也無妨。總之,走路這門隨時可做的運動,持之以恆是必要的,但「放鬆」,才能真正得其精髓啊!(9/Dec./2009)

李醫師的帥老爸,每天早上都走路運動喔 ! 

1 則留言:

  1. 須彌芥子~O環測試引路人14/12/09 19:19

    養生好方式 健走也是我的日課,早上約走個把小時,六公里左右的運動令人神清氣爽,簡單易行是適合大多數人的養生方式。 李醫師工作繁忙仍筆耕甚勤,屢見佳文,令我等獲益良多,謝謝!
    版主回覆:(01/01/1970 12:00:00 AM)
    我是在跑步機上由慢而快,漸漸加速,算是快走,會飆出一身汗。這樣比較省時間。不過最近天冷,就比較沒有這樣走法了,在家做做肌力運動囉,然後爬爬樓梯。

    回覆刪除

有關初診掛號等行政事項, 請直接電洽建中堂中醫診所 02-23212589, 02-33937275, 由專人為您作相關說明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