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

親健,當遠遊

 病人欲言又止。我問,啥事?說~
 她說,離婚後回娘家住,偶爾碰到街坊鄰居,免不了問候,媽媽總告訴這些叔伯嬸姨,女兒「正好」回娘家玩。兩年過去了,還是一樣的說詞。
 媽媽總是認為前夫很好,優秀斯文,常問你為什麼要離婚呢?但日子是我在過,許多生活相處的細節,實在不足為外人道。
 你媽媽始終無法接受現實,她希望你按照她的模式過日子-逆來順受,闔家歡喜,即使只是假象也好;但這不該是妳們這一輩的人生,她的人生已經夠黑白了,何苦再拉著你殉葬?

 是啊,媽媽很嘮叨,總是講她那一套,我弟弟就躲得遠遠的,到南部工作,很少連絡。
 二年的過渡期也夠了,你應該邁開大步,去闖自己的人生。

 可是,姊姊也結婚了,家裡就剩倆老,若我再走開,他們怎麼辦?
 父母幾歲?
 60出頭。
 還年輕嘛,這年紀還不會差到那裡去,你至少還有10年時間可以出外見識,擴大眼界,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,與不同的人相處,這會是往後人生重要的資糧,那怕你傷痕累累,這個年紀都還耐受得住。
 快跑吧,越遠越好。

家庭成員的角色與距離亦與時遷變。

 可是…
 可是什麼?這就是你的問題了,你還顧忌什麼?你若貪求安逸,就別想成材。以森林生態為例,生物生存的首要任務,便是繁衍下一代。森林中的大樹也不例外。
 大樹以種子繁衍仔株,有的藉風力傳送、有的被野獸或鳥類食用後,丟棄或排出體外;而掉落的地點,便是種子生根發芽的宿命點。
 大凡落點越接近母株,越不可能順利成長,因為上方枝葉濃蔭常遮蔽陽光,小樹無法行光合作用,屢見凋萎。
 據說,一棵大橡樹每年約可結子二千顆;但能長大成樹的,只有1到2顆。

 人也是一樣,老是宅在家,父母的業習當頭籠罩,你很難跳脫那個業力場域,經年後,你不知不覺複製父母的一切,終於也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。
 從生物發展的角度來看,長此下去,這樣的依附不利於生存。對生物體來說,保持適度的空間與距離,面對來自每日生活的各種難題與挑戰,才是促進與刺激進步的觸媒,此正足以說明「生於憂患、死於安逸」的古訓。
 而父母長年以兒女為生活重心,幾乎沒了自己;到了晚年,宜作適度調整,把眼光拉回,探索自己,尋求存在的真正意義,或者和一些志同道合者交流;總之生命必須在多元碰撞中,尋求成長的契機,而不一定非得死守一灘爛泥,固著某些角色,以致了無新意,甚至窒息欲死。(29/June/2013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有關初診掛號等行政事項, 請直接電洽建中堂中醫診所 02-23212589, 02-33937275, 由專人為您作相關說明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