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

馬鈴薯麵疙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馬鈴薯麵疙瘩

食譜‧撰文╱李璧如  攝影╱李東陽  


    清朝吳其濬名著《植物名實圖考》記其作用:「補中益氣,健脾胃,消炎」。馬鈴薯性平微涼、味甘,
維生素C含量為蘋果一倍,烹調時不受高溫破壞,常食預防口腔潰瘍及壞血病。民間常用醫治腮腺炎,煎水內服,或將之搗爛,外敷腫痛處(湯火傷亦可如前法或用熟馬鈴薯泥敷之),療效甚佳。美學者亦曾發表馬鈴薯皮中有一種蛋白質,能夠防止細菌附著、防止細菌感染。
   馬鈴薯含有大量無機質的碳水化合物,同時含有蛋白質、礦物質(維生素等)。其蛋白質在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上比黃豆高,也比米麵的營養更全面。一個150公克的馬鈴薯,大約只有100多卡的熱量,而一碗飯的熱量卻有300多卡;且可以很快產生飽腹感,更僅含0.1%的脂肪,肥人不妨作為主食(不過澱粉含量多,亦不能過食)。此外,膳食纖維豐富,能寬腸通便;能供應大量具特殊保護作用的黏液蛋白,預防心血管脂質沉積,是絕佳的長壽食物。
   新鮮馬鈴薯凹眼裡最好不要帶有隱芽,否則成芽後,會產生Solalina的有機鹽基毒素,食後易導致嘔吐、發冷、腹瀉,甚至麻痺。通常馬鈴薯收穫後,約有二至三個月的休眠期,此段時期不會發芽,是食用的黃金期。
   貯存馬鈴薯時,如果曝光會變,有毒物質也會增加(放在通風暗處即可);發芽馬鈴薯芽眼部分變,會積累有毒物質。如果馬鈴薯發芽不嚴重,或將芽眼徹底挖除乾淨,削去發綠的部分,放在冷水浸泡1小時左右,馬鈴薯中的龍葵素便可溶解,炒時再加點醋,煮熟就可去掉毒素。如果想吃較脆的口感,可用水反覆將馬鈴薯澱粉洗去,一直沖也可以。
馬鈴薯也是美容聖品,油性皮膚或混合性皮膚,可用汁塗面,20分鐘後洗掉,油脂便少很多。馬鈴薯皮含有天然抗氧化劑「硫辛酸」,可以改善黑色素沉澱,以連皮熟馬鈴薯泥,加上優酪乳,調勻後,敷臉半小時左右,具深層潔淨及美白效果。
   此道馬鈴薯麵疙瘩是很簡便的家常食物,作為主食,兼顧營養及方便性,配料可隨時宜改變,忙人、懶人、修行人,老幼咸宜。

     材料:

    1.馬鈴薯2粒約500公克

    2.全麥麵粉160公克

    3.紅麴水一小碗

 作法:

    1.馬鈴薯削皮、洗淨,切成小塊,放入電鍋蒸熟。

    2.蒸熟後搗成泥狀,拌入麵粉。

    3. 加入少許紅麴水,和成泥,麵疙瘩會呈淡淡的粉紅色。

    4. 待水滾後,將麵疙瘩用湯匙一球球放入滾水中。

    5. 加入海藻蔬菜煮湯。

    6. 滴入兩滴香油或麻油

    7. 加入乾燥羅勒葉或新鮮九層塔,風味更佳。


TIP:
1.紅麴水作法是將幾粒紅麴米壓碎泡水。


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有關初診掛號等行政事項, 請直接電洽建中堂中醫診所 02-23212589, 02-33937275, 由專人為您作相關說明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