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於《中醫藥研究論叢》 第九卷‧第二期‧2006 <9> 馬光亞:中風與昏厥之辨證與治驗,九思出版社,臺北1996:P.113~121。 <10> 馬光亞:我說我心上的話—中風與昏厥之辨證與治驗,九思出版社,臺北1996:P.9。 <11> 馬光亞:臨床從臺北分身到台中—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(續集),知音出版社,臺北1998:P.118。 <12> 李璧如、韓豐隆主編:浮生九十,馬光亞自費刊印,臺北2003:P.41。 <13> 馬光亞:書到用時方恨少—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(續集),知音出版社,臺北1998:P.11。 <14> 病患廖某某,四十五歲,病歷號002244,2003年8月求診,至2004年春檢查,癌腫消失。 <15>馬教授教學多年,學生眾多,現任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教授林昭庚,即為其任教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的首批學生,其後學弟,諸如王人澍、張恆鴻、高尚徳、羅綸謙、陳建仲、蘇奕璋、陳文秀、陳建霖、鍾國俊以及晚期的韓豐隆等等,其餘不及備載。此外,亦有多名拜師跟診的弟子,由於弟子間缺乏橫的聯繫,直至去年老師過世才會合,拜師時間排序除首尾外,或有失誤;名單如下:呂明進、羅煥榮、林文璋、蕭健中、許清煙、鍾耀庭、廖寶彩、曾春長、王天賜、林比文、林友泉、鄒年紹、羅永達、金光珠、溫昭蔭、林煥德、郭嘯天、唐娜櫻、湯麗權、歐勵春、陳天泰、梁明達、李祖光、李璧如。
馬光亞教授中醫學術之淵源、成就
與貢獻(下)
柒、註釋及參考書目
<16>馬光亞:中醫如何治療肝病,九思出版社,臺北1998:P.20。
<17>馬光亞:八十感懷八首—馬光亞詩畫選,馬光亞自費刊印,臺北1993:P. 11。
<18>馬光亞:淺談八綱辨證—臨床辨證與經驗實錄,知音出版社,臺北1993:P.26。
<19>馬光亞:書到用時方恨少—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(續集),知音出版社,臺北1998:P.9。
<20>馬光亞:肝炎的療法與治驗—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(續集),知音出版社,臺北1998:P.85。
<21>馬光亞:最初偏重氣喘鼻炎的研究治療—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合訂本(續集),知音出版社,臺北1998:P.20。
<22>馬光亞:中風辨證與臨床經驗-臨床辨證與經驗實錄,知音出版社,臺北1993:P.153。
<23>馬光亞:我的腳步踏上了醫學教育界-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(續集),知音出版社,臺北1998:P.124。
<24>鄭通和:部編中醫大學用書編輯要點-序「中醫診斷學」,國立編譯館,臺北1975:P.4。
<25>馬光亞:畢業紀念冊的題辭—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(續集),知音出版社,臺北1998:P.138。
<26>馬光亞:中醫的前途—臺北臨床三十年正續集合訂本(續集),知音出版社,臺北1998:P.129。
<27>馬光亞:我說我心上的話—中風與昏厥之辨證與治驗,九思出版社,臺北1996:P.17。
<28>馬光亞:我說我心上的話—中風與昏厥之辨證與治驗,九思出版社,臺北1996:P.16。
<29>馬光亞:我說我心上的話—中風與昏厥之辨證與治驗,九思出版社,臺北1996:P.18。
<30>馬光亞:我說我心上的話—中風與昏厥之辨證與治驗,九思出版社,臺北1996:P.16。
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有關初診掛號等行政事項, 請直接電洽建中堂中醫診所 02-23212589, 02-33937275, 由專人為您作相關說明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