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三伏天燠熱至極,大家喜食冰解暑,蔡雲有詩為證:「初庚梅斷忽三庚,九九難消暑氣蒸,何事伏天錢好賺,擔夫揮汗賣涼冰。」古時無製冰設備,盛夏那來的冰呢?
清嘉錄《元和縣志》載:「冰窖在葑門外,設窖二十四座,以按二十四氣。每遇嚴寒,戽水蓄於蕩田,冰既堅,貯之於窖,盛夏需以護魚鮮,并以滌暑。」尤倬《冰窖歌》云:「…孟冬寒至水生骨,一片玻璃照澄月。窖戶重裘氣揚揚,指揮打冰眾如狂。窮人愛錢不惜命,赤腳踏冰割寒脛…堆成冰山心始快,來歲鮮多十倍賣…」。
我喜歡看這種反應生活、時代背景的劄記,短短幾十個字裡,我們看到兩個階級:一個是重裘且氣揚揚的窖戶,另一個是赤腳踏冰,為謀食不惜命的窮人。窖戶是準備「來歲鮮多十倍賣」,而窮人恐怕得準備看大夫了。
這種「寒害」,雖古有之,於今冷凍設備先進,以此謀食者,進出冷房,切記勿憚麻煩,添衣、手套、頭套,必不可少。即家庭主婦,拿取冷凍庫藏,亦須注意防寒。長時間待在冷氣旁者,如計程車司機,務必長袖護腕肘,以免老來病痺痛。
以下這段則是上流階層的避暑法。
一是避暑飲。
《一品集》曰:「唐學士夏至日,頒冰及酒,以酒和冰而飲,禁中有冰醪酒坊。」
《典略》曰:「使光祿大夫劉松北鎮袁紹軍,與紹子弟日共飲宴,常以三伏之際,晝夜飲酒,至於無知」。云:「以避一時之暑,故河朔有避暑飲。」
其一是以酒和冰而飲,現代人也常這樣喝,而且是不分四季,連冬天也照樣喝。重點是,古代無冷氣,無外加之寒氣為患,且夏冰乃極珍貴之物(由冬而夏,須耗費多少人力貯運),乃偶一為之,非如今日之旦夕隨手可得。
再則,「晝夜飲酒,至於無知」,冰酒入中腸,雖得剎時冰涼,然外暑內溫,冰涼之性必致氣機運行阻滯,此寒氣仍須機體之後自行排除。而竟「至於無知」,則要小心心臟血管性的猝死(寒主收引,造成氣滯血瘀,血管收縮,循環變慢)。
二是避暑宴。
《天寶遺事》:「楊氏子弟每至伏中,取大冰使匠琢成山,周圍於宴席間,客雖酒酣,而各有寒色。」豪奢人家宴客,圍堵冰山,竟使賓客酒酣,猶帶寒色。相較於今日,盛夏最怕出入冷氣場所,像便利超商的冷氣極強,曝日流汗,乍入其間,強者、年輕者,寒氣著身而已;弱者,輕則頭痛、身痛,出現內熱為外寒所閉,不得洩越之症;重則變症百出。
三伏天至大暑日為高潮,此前後三日最為燠熱。看看古人如何起居?
晉‧程曉詩曰:「平生三伏時,道路無行車,閉門避暑臥,出入不相過。…主人聞客來,嚬蹙奈此何。搖扇膊中疼,流汗正滂沱…」
世說曰:「郗嘉賓,三伏之日詣謝公,炎暑熏赫,雖復當風交扇,猶霑汗流離,謝著故絹衣,食熱白粥,晏然無異。」
熱啊,真是熱。夏天就應該流流汗,擦乾汗水,喝碗綠豆糙米粥或糙米蓮子粥,正好養胃、清熱、化溼。祝大家平安度夏!(22/July/2009)
〈圖文版權所有,歡迎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有關初診掛號等行政事項, 請直接電洽建中堂中醫診所 02-23212589, 02-33937275, 由專人為您作相關說明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