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

阿信醫師喜歡蔡依林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李璧如 / 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      我從不看電視,僅偶爾從報章雜誌片片斷斷地得知蔡依林,她的合約問題、重新出發、失戀…,起起落落,一如尋常人生。

 

 但就在2007年底,一連三天七十二小時挑戰人體體能極限的「唯舞獨尊」演唱會後,我不得不甘心成為她的俘擄,加入她fans(粉絲)行列,我在她身上看到一股內在剛毅的特質,是現今六、七年級生裡少見的;許多美眉還在露胸、露腿,靠緋聞拚搏版面,她卻是用扎扎實實的汗水換取掌聲,就憑這股拚勁,這樣的「拚命三娘」,難怪能搏得一群「阿信」們的共鳴。

 

 有些人覺得奇怪,為什麼你會喜歡這麼亮麗的偶像?這一點也不奇怪,多數人看到的是她的絃麗與成功,我們看到的卻是她幕後的堅持與努力,這在五光十色的演藝圈,並不是那麼容易的。

 

 早在「少男殺手」之前的初出茅廬階段,據說她就常在等候上場的空檔,一卷在手,靜靜地看書,背著英文單字,從不浪費時間,後來不僅順利考上大學,也如期畢業。這是一種高度自律的表現;而成功,永遠屬於那些能掌控自我心性的人。就此點而言,我認為她足以作為許多年輕世代的楷模,因為可從她身上得到不少啟發。

 

 自從「72變」後,她走出合約陰霾;2006年又以亮眼的成績超越失戀的痛苦,我相信,往後她還會有更多不同的表現,只因她的生命夠堅靭,根柢夠厚。

 

 不過,站在中醫的立場,還是希望她學會放鬆之道,人生還很長,還會面對各種不同的因緣變化,心要放鬆,路才能走得遠。否則,就像琴弦絞太緊,很容易拉斷。

 

 其次,成年後才開始學舞的蔡依林,初時經常同手同腳,沒想到苦練有成,居然成為一代「舞后」。就像一般體育選手,過度使用肢體,若不著意顧護,常會造成筋傷、骨傷的後遺症,老來常受其苦。希望Jolin特別注意保護身體,這個承載七情六欲的法器,可是修行的資糧啊!

 

 8歲的蔡依林,正值人間的青春好年華。人生行路,值得在意的,並不僅是表面上的數字評比結果,穿透這些徵逐的表象,那一天繁華落盡了,還有那些是我們真正在乎的?這些恐怕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

 一路走來,從年輕到老死,不同的人生階段,人人皆呈現不同的風景、不同的際遇;不分年齡、階層,國籍、地域,能真正震撼人心的,絕對只有那些具有普世價值的事物。我們在Jolin身上看到一些初萌的感動,期望她在未來的歲月中,堅持錘鍊自己,活出更深刻的自我,帶給我們更多較深層次的覺知。(舊作,29/July/2009修

   〈圖文版權所有,歡迎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 

 

口臭食療方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口臭食療方 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李璧如 / 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   
    口臭常成為人際關係的絆腳石,失眠、工作勞累時,尤其容易發作。以下數則食療方,可供消暑清口。
 
‧百合蘆根粥
材料:百合6錢、乾蘆根4錢、南杏3錢、糙米2兩。
作法:蘆根煮水,濾去蘆根,再將洗淨之糙米傾入浸2小時,再入百合、南杏同煲,先武火,後轉文火,慢燉3小時。
功能:百合滋陰,蘆根、南杏清肺熱,可治痰熱壅肺之口臭。
 
‧蠔豉燜苦瓜
材料:蠔豉2兩、橘紅5分、鮮苦瓜1條。
作法:苦瓜切塊,連子同入煲鍋中,略炒,次入蠔豉、切細絲之橘紅,翻炒,加入一碗半水,轉文火蓋鍋燜20分鐘,調味即可。  
功能:苦瓜、豆豉除煩清心,橘紅去滯,三物同煮,清熱解毒,清心肺火,適用口舌生瘡、胃腸積熱、疔癤。
 
‧馬齒莧黃花蜜茶
材料:鮮馬齒莧兩半(乾品4錢)、黃花菜(金針花)乾品5錢(鮮品含秋水仙鹼,經腸胃吸收後,易轉化成有毒之二秋水仙鹼。故用鮮品須先浸泡3小時,烹調火力要大)。
作法:前述藥材下鍋後,武火煮滾後,3碗水以文火煎至2碗,候涼,調入蜂蜜1匙。
功能:馬齒莧清熱解毒,金針養血平肝,可對治心煩失眠,口臭口苦。
 
‧烏梅綠瓜汁
材料:烏梅2枚、綠豆3錢、西瓜皮乾品3錢(鮮品1兩)。
作法:上述材料煲水飲用。
功能:烏梅酸甘生津、綠豆清熱解毒、西瓜利尿降壓,三者共用能生津解渴、清熱除煩、消暑利水,暑天口苦生瘡可用。
 
‧荷葉荸藕蔗湯
材料:鮮甘蔗汁半瓶、荷葉2錢、荸薺5個、蓮藕3兩。
作法:荷葉剪碎、荸薺去皮切細丁、蓮藕切片,置煲鍋,傾入蔗汁及清水,慢火煲燉。
功能:清熱、解渴、除臭化瘀。
 
‧苦丁桂花茶
材料:野苦丁一錢、桂花二分。
作法:野苦丁與桂花置茶杯中,沖下滾水,靜置須臾,即可掀蓋飲之。
功能:苦丁清熱消暑,桂花解鬱馨香,肝鬱化熱口臭者宜之。 



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

隨意服藥的潛在危險

凡藥皆有藥性,服食仍宜謹慎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 / 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  今天一位初診病人,提及她很少吃中藥。我問:「你不是說常到藥房抓藥吃嗎?」經期結束,習慣吃幾付四物之類,這不是中藥是什麽?只是這已成常民生活的一部分,再熟悉不過,以致大家失去警戒心,不覺得在用藥。

曾有一位病人的母親,打電話問我某藥帖能不能吃。她娘家全是西醫醫護人員,不信中醫,也不讓她看中醫。我只能跟她說,「沒辦法幫忙,我連你都沒看過,你的體質、病程發展如何,皆一無所悉,無法判定這帖藥是否適合你。」

中藥的確如此可親、可近,生活中隨處可見,購買容易,但這種「易得性」常造成一些潛在的危險:一、認為中藥沒有副作用;二、常透過人際傳播而受藥或給藥,完全忽略中醫的辨證論治。周代有醫官,掌醫之政令,聚毒藥以供醫事(有效之藥,靡不有副作用,故集中管理),但隨著醫藥普入民間,加上藥食同源的文化背景,這種隨意用藥的情況,只有雪上加霜。

日前有位病人提及,她有位同事,夙喜中醫藥,不但自行服藥,也喜歡買藥送人。結果很不幸的是,她自己目前已在洗腎了。13/ May/2009

上星期某位為肝病來診的病人,跟我說:「以前我吃中藥都無效。」我趕緊問他:「請問你找那一位醫師?」他說:「沒有啊,報紙上不是登陳立夫肝病吃的那帖藥方,我就抓來吃,結果肝指數飆到一千多…」看倌您瞧,我們國人如此勇猛,如此勇於當盲目的白老鼠,不辨體質、不知辨証,只知治「肝病」,就敢吞下口,後果呢?居然落個「中藥無效」的結論!

坦白說,這種病人比例甚高,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藥房林立,他們賣藥,多少也懂一些藥理,病人貪方便(有時也貪便宜,但是,別忘了『藥有價,而醫無價』,吃對藥更重要),也就直接助長所謂的「醫療行為」。但是,醫豈易知,先天體質與後天環境交相作用(包括藥後影響),形成極複雜的狀況,賣藥的人毋須為此負責,出了狀況,病家也甚少責難對方。我有一新產病人,盛夏坐蓐,且兼陰虛血熱體質,結果她抝不過藥商遊說,買了二十帖水藥,病人拿來請我判定是否可食,其中居然有鹿茸!只好叫她待天涼後,再視狀況服用。

房東某先生也曾買藥房流行的血痺方服用(補陽還五湯變方),但渠為陽盛燥熱體質;我提醒他,此方若久服,小心爆血管。至少要變化加減。

我的老師馬光亞曾感嘆,中醫的特長在辨證、在醫理,不全在藥;但現代生技研究,卻僅取藥而用之,這是很危險的。

 

他認為,「藥在臨床方面,十分重要,病看對了,沒有好的藥物,也不會產生確實的效果;但一定要研究醫理,不知醫理,使用藥物時會發生錯誤」。

   

「我參加過幾次由西醫主持的會議,他們只問我們有什麼方藥,不讓我們參與診斷。豈不知我們看病,先有辨證,認清了證,然後才開方治療」。

  「早期大陸官方曾叫全國各地醫生公佈密方,沒有理論基礎支撐,密方也不過是一堆廢紙」。

哲人已萎,但他的憂慮卻是確確實實存在,甚且於今為烈。

27/July/2009增補)

   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

別讓口臭成為人際關係的路障

別讓口臭成為人際關係的路障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 / 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  口臭不是具有「明顯而即刻危險」的病,卻是很煞風景的症狀,常形成人際關係的「路障」。

  除了口腔疾病引起的口臭,如牙垢、齲齒、食渣腐臭、齦腫出血、溢膿、口瘡外;某些鼻咽、呼吸道疾病,如鼻蓄膿等,也會產生濁痰,常伴有口臭。一些全身性的疾病,因臟氣虛敗,濁氣停留,亦可能出現特殊之口臭,多屬危重證候,如消渴厥(糖尿病酮酸中毒),口有丙酮或爛蘋果氣味;肝厥(肝衰竭),口中可能出現泥沼臭味或蟳臭,謂之肝臭。腎厥(尿毒)病人,口出尿臭味。

  常人進食特殊氣厚食物,如葱、蒜、韮,口中自有異味,但須臾即消失;若想早點去除,不妨生嚼青茶葉或芹菜。

  中醫則認為「脾氣通於口,脾和則能別五穀味矣」;「諸經皆會於口,病則口中之味各異,…..勞鬱則臭,凝滯則生瘡」;「口臭,乃熱氣蘊積胸膈之間,挾熱而衝發於口」。口臭與脾胃關係最為密切,多因飲食不節,嗜食辛辣、肥膩、食涼飲冷、晚睡、積勞引發。屬胃熱型之口臭,須辨明「胃中積熱」、「脾胃伏火」或「胃中溼熱」,由醫師處方用藥。可多食傳統豆腐、冬瓜、蘆荀、空心菜等,清熱利濕。

  食積、脾胃氣滯引致之消化不良,亦會造成口臭,此型口臭氣微,食後腹脹,甚則排便不暢,常見於小兒,可用保和丸加減,增強其運化磨積之功能。

  忙於衝刺事業的青壯年期男女,工作壓力大,蠟燭兩頭燒;或忙於各項考試的考生,常見口苦口臭,脇肋脹滿,煩躁易怒,頭暈目眩,夜眠不安,便秘尿黃,則屬肝熱型口臭,宜清肝瀉火,或清肝利濕。同時禁食炸、辣、烤、炙物及及熱性水果,如榴槤、龍眼、荔枝、芒果等。

  肺熱口臭,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,熱盛津枯;或酗煙過度者。常見咽乾口臭、痰黃黏稠、便秘尿黃,甚至咽痛口渴、欬喘氣粗。宜清熱瀉熱,少食奶蛋甜膩生痰之物,多食梨、黃瓜、蘿蔔、芹菜、海帶等清涼之品。
   老年人由於年老體衰,陰精耗傷,或久病傷及腎陰,津液無法上承於口,加之虛火上炎,燥熱焦灼,而生口臭。可食蔗汁兌以檸檬汁或藕汁、百合、白木耳、荸薺、海蜇皮等清潤之品。戒食油炸花生、餅干、泡麵等助火傷陰之物。

   夏天可用香薷2錢煮水,滴入茶樹或薄荷精油一滴,含漱;或用洗淨檸檬皮切細,煮水漱口,皆有清口之效。


〈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

開版微言

                    李璧如 / 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基本上,我有隱者性情,也不好喧囂,現在卻要成立部落格,以真實的醫師角色應世,直接面對廣袤的、識與不識的朋友,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,也意味著另一種責任與承擔的開始。


     除卻生活面部分的隨興與散淡,「工作」一直是我生命中,唯一落實且傾注全力的一塊。誠如廿歲上易經課,毓老師耳提面命的「戒懼謹慎」,早已滲入四肢百骸,深化為自然反應的機制—此尤為醫療工作者必備的基本素質。但是,學海無涯,醫海浩蕩,吾人窮畢生之力,恐猶難避免掛漏之憾。是以雖踵繼先人學術遺緒,發而為文,或不免缺失、誤謬,尚祈各界先進不吝指正,以免誤導天下蒼生。


    其次,從事醫療實務後,遍歷各色病人,對於自己能身處醫藥環境,薰染之餘,尚以此為業,日日揣之、摩之、參之、研之;寤寐之間尚且思之、玩之,其中滋味夾苦勝酸,但此為秉性所致,亦樂於沉潛其中。惟願將一得之陋,與有緣人分享,祝福大家健康、快樂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李醫師與爸爸,是互相研修的同道

紅塵一隅,守著小小的診所,守著老師所傳的「心法」,一個應予遵循的傳統,還有父親這邊的志業,光陰倏忽流逝。

 

常思及《醫學心悟》作者程國彭所言:「古人有言,病臥於床,委之庸醫,比於不慈不孝;是以為人父子者,不可以不知醫,雖然,醫豈易知乎哉。」良以延醫不易,自古文士多兼學醫,故有不學醫則對上不孝、對下不慈之說。於今百業分工精細,對一般人而言,若有機緣浸淫其中,尤其中醫,多識之、博聞之,生活種種,總有派上用場的時候。 
        

然則以醫為專業者,其深心必不僅止於此:「知其(醫)淺,而不知其深,猶未知也。知其偏,而不知其全,猶未知也。以卑鄙管窺之見,而自稱神良,其差誤殆有甚焉。……然此衷常慄慄危懼,凡書理有未貫徹者,則晝夜追思,恍然有悟,即援筆而識之,歷今三十載,殊覺此道精微,思貴專一,不容淺嘗者問津;學貴沉潛,不容浮躁者涉獵。蓋以上奉君親,中及僚友,下逮卑幼,性命攸關,其操術不可不工,其處心不可不慈,其讀書明理,不至於豁然大悟不止。」 
     這是程國彭行醫三十載後,深切的自省與自律。 


李醫師受馬老師薰染甚深。

     吾師馬光亞老醫師常言:「為醫辛苦非常,想發財莫以此為業」。家父盛夏背生癰,先行再三處置之未果,遂不得不 勞煩馬 老師,一、二劑後,無大進展。再診之時,老師尋思再三,並起身至書房,翻書再確認,然後出方,一劑而危象解。即使已是百鍊成鋼的老醫,在病家性命攸關之際,亦絲毫不敢輕慢;其慄慄危懼的謹慎與視病如親的慈心,令人感受良深。這種場景,在我侍診期間,時有所見;只因此次身為病家家屬,心緒自是不同;而老師起身至書房的場景,從此極其鮮活的鐫刻在我的腦海裡。

 

吾師曾舉江南名醫葉天士為例,渠臨終警戒其子女:「醫可為而不可為,必天資敏悟,讀萬卷書,而後可借術濟世。不然,鮮有不殺人者,是以藥餌為刀刃也。吾死,子孫慎勿輕言醫。」「為醫」乃極其慎重緊要之事。 

   他以「醫非小道必恆持,人一能之己百之」自勉,並惕勵後學。而我資質魯鈍,常常心思放逸,不夠用功;跟隨明醫,也不知學到什麼。只有把自己放在老師身邊,浸淫之、薰習之;至今心頭及行事,總有個老師當楷模及標竿,那是一把無形的尺。 

   然而在現今時空,要當這樣的醫者、提供這種品質的服務,種種干葛與侷限,卻是益發困難了。不過,這是一條無法回頭的路,明知其崎嶇,還是得鼓勇向前。而且我無法循常軌,更無法做出任何違逆心性的事,要走一條不一樣的路,原本就要付出劈荊斬棘的代價。 

   如今,診所除了常規的診務,不僅是我的書房,也是日後衛教、傳播正確健康理念與知識的場所,一個理想中的、古老的書院形式,將逐漸架構出來。 

   一位醫者,絕不能只是看病的機器;如是,終會枯竭而萎。〈己丑年陽曆610日)  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病人,是我進步的動力與推力
 有時在想,醫病是種供需關係,究竟是誰需要誰呢?表面看來是病人需要醫師;身為醫者,坦白說,我覺得是我需要病人,沒有病人,我沒有進步的動力與推力,醫海茫茫,隨時可能滅頂。

 我不是那種隨時手不釋卷的醫師,喜歡實做思索,讓我的書多半只是參考翻閱查證之用,有時在書上發現與我的想法若合符節的段落,證明所見略同,因此更有信心。當然,失誤的比對糾正,也是要從前輩、同道或書中尋求。

 如果沒有對我信任彌深的病人,我無法驗證理念是否正確,遑論擴而推用之群體。每一位病人都蘊藏讓我進步的可能,無論療效成敗。有些疾病即使當年無能對治,我還是會一直帶著想治癒病人的渴望,進入過眼的每一本書,答案最終還是可以嘉惠之後的病人,達到救治的目的。

 由於不是那種口若懸河的人,甚至在人多的地方還常想隱遁,始終只能默默走自己的路。幸好拜部落格與臉書之賜,讓我這種沒外才的人,得以素面與大家分享內才與真誠(我⋯⋯⋯⋯喜歡蔡依林,我也是地才…),也交了不少真心欣賞我的好友,謝謝你們,每一個「讚」、每一則回應都是鼓勵、支撐我前進的養分!
 歲末年初,龍年伊始,謹祝福大家
 新的一年,健康平安福慧充滿
 (辛卯年辛丑月丑時正二刻)

    

三伏防「寒害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三伏天燠熱至極,大家喜食冰解暑,蔡雲有詩為證:「初庚梅斷忽三庚,九九難消暑氣蒸,何事伏天錢好賺,擔夫揮汗賣涼冰。」古時無製冰設備,盛夏那來的冰呢?

 

清嘉錄《元和縣志》載:「冰窖在葑門外,設窖二十四座,以按二十四氣。每遇嚴寒,戽水蓄於蕩田,冰既堅,貯之於窖,盛夏需以護魚鮮,并以滌暑。」尤倬《冰窖歌》云:「…孟冬寒至水生骨,一片玻璃照澄月。窖戶重裘氣揚揚,指揮打冰眾如狂。窮人愛錢不惜命,赤腳踏冰割寒脛…堆成冰山心始快,來歲鮮多十倍賣…」。

 

我喜歡看這種反應生活、時代背景的劄記,短短幾十個字裡,我們看到兩個階級:一個是重裘且氣揚揚的窖戶,另一個是赤腳踏冰,為謀食不惜命的窮人。窖戶是準備「來歲鮮多十倍賣」,而窮人恐怕得準備看大夫了。

 

這種「寒害」,雖古有之,於今冷凍設備先進,以此謀食者,進出冷房,切記勿憚麻煩,添衣、手套、頭套,必不可少。即家庭主婦,拿取冷凍庫藏,亦須注意防寒。長時間待在冷氣旁者,如計程車司機,務必長袖護腕肘,以免老來病痺痛。

 以下這段則是上流階層的避暑法。

一是避暑飲

《一品集》曰:「唐學士夏至日,頒冰及酒,以酒和冰而飲,禁中有冰醪酒坊。」

《典略》曰:「使光祿大夫劉松北鎮袁紹軍,與紹子弟日共飲宴,常以三伏之際,晝夜飲酒,至於無知」。云:「以避一時之暑,故河朔有避暑飲。」

 

其一是以酒和冰而飲,現代人也常這樣喝,而且是不分四季,連冬天也照樣喝。重點是,古代無冷氣,無外加之寒氣為患,且夏冰乃極珍貴之物(由冬而夏,須耗費多少人力貯運),乃偶一為之,非如今日之旦夕隨手可得。

 

再則,「晝夜飲酒,至於無知」,冰酒入中腸,雖得剎時冰涼,然外暑內溫,冰涼之性必致氣機運行阻滯,此寒氣仍須機體之後自行排除。而竟「至於無知」,則要小心心臟血管性的猝死(寒主收引,造成氣滯血瘀,血管收縮,循環變慢)。

 

二是避暑宴

《天寶遺事》:「楊氏子弟每至伏中,取大冰使匠琢成山,周圍於宴席間,客雖酒酣,而各有寒色。」豪奢人家宴客,圍堵冰山,竟使賓客酒酣,猶帶寒色。相較於今日,盛夏最怕出入冷氣場所,像便利超商的冷氣極強,曝日流汗,乍入其間,強者、年輕者,寒氣著身而已;弱者,輕則頭痛、身痛,出現內熱為外寒所閉,不得洩越之症;重則變症百出。

 

三伏天至大暑日為高潮,此前後三日最為燠熱。看看古人如何起居?

 

晉‧程曉詩曰:「平生三伏時,道路無行車,閉門避暑臥,出入不相過。…主人聞客來,嚬蹙奈此何。搖扇膊中疼,流汗正滂沱…」

 

世說曰:「嘉賓,三伏之日詣謝公,炎暑熏赫,雖復當風交扇,猶霑汗流離,謝著故衣,食熱白粥,晏然無異。

熱啊,真是熱。夏天就應該流流汗,擦乾汗水,喝碗綠豆糙米粥或糙米蓮子粥,正好養胃、清熱、化溼。祝大家平安度夏!(22/July/2009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圖文版權所有,歡迎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 

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

如何安度三伏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每年夏天,從小暑經大暑到立秋,這段時間(大約一個月7/7-8/7)是全年最熱的階段,通稱三伏天。一般在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頭伏(通常在小暑前後),第四個庚日二伏,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。《陰陽書》曰:「立秋後初庚為末伏。」

     為什麼三伏天特別熱?師古曰:「伏者,謂陰氣將起,迫于殘陽,而未得升,故為藏伏。」伏陰逼熱,把地面吸收的熱能全力發散,故特別熱。這種燠熱古已如此,於今尤甚—科技導致全球暖化,地處盆地地區,如台北,更因高樓、冷氣林立,熱象如火添油。這段期間生活起居宜加調攝,讓身心順利通過節氣的考驗。 

有那些注意事項呢?

首先,注意冰冷寒涼

外熱引動內火,自然會想喝涼解暑,但是由於體內外溫差之故,若曝日後急灌冷飲,可能引發各種變症,尤以老幼、體質虛寒者,宜特別留心。

 

某太太買菜回來,渴熱難當,急飲冰楊桃汁,隨後腹痛瀉數十次。予溫脾和胃即安。又某老太食西瓜後,外出復進冷綠豆湯、蘆筍汁,未幾吐瀉交加,頭暈欲死(血壓上升)、心臟無力。夜九時許,電詢何以故,告知之後,一翻黃曆,時值大暑日。

 

其次,寶島四周環海,為多濕之域,暑熱傷氣,濕則重著,三伏季節又兼鬱悶,所以養心健脾為此際之食養大法

 

老年氣虛者,須防中暑熱鬱、傷濕飲冷,以免一時氣虛、氣悶,寒熱失調,造成心臟過度負荷,病起倉促。不妨中午小睡片刻,顧護心陽。青壯年更要注意勿恃強飲冷,連灌冰啤酒,預防心因性的猝死。

 

至於久居冷氣房,復因貪涼,以致全身氣機閉鬱,循環代謝減緩,而產生濕疹、汗斑、毛囊炎等脾虛、濕氣留滯現象,可吃些薏仁、扁豆、山藥、芡實等健脾化濕食物,稍佐生薑,以袪寒濕。另外,應適度運動,或偶爾處在常溫下,「使氣得泄」,自然流汗,不僅疏通氣機,也能排除天時所致之暑熱。

 

除了流汗,利尿也是另一個抒解暑氣的管道。自古即有「浮瓜」之習,浸涼西瓜,啖之。西瓜利尿,是清暑要角。白茅根、淡竹葉茶飲,也有消暑利尿之功。不過,西瓜又名「天生白虎湯」,其峻涼可知,又加冰鎮(如市面『加血站』販售冰西瓜汁),腸胃虛弱、心臟無力、老幼者,宜避之;常人亦不宜大杯急飲。

 

另外,還要預防中暑,長時間曝曬或置身悶熱環境,造成熱鬱、排汗困難,有時還混合受寒的狀況,裡熱更難宣洩。出現發熱、頭暈、惡心、欲嘔、胸悶,甚至昏厥、痙攣的症狀,首先要讓病人在通風處平躺,助其散熱,待其元氣稍復,可予刮痧。

 

中暑為一時氣閉,刮痧勿用油性介質,恐反阻逆氣機宣通。可用棉球蘸米酒水(酒水各半),由頭、頸項、背部,作人字形,由上而下、內而外,所刮之處,一樣會出痧,但不像傳統用硬物,甚至湯匙,刮到瘀傷(微小血管受傷破裂,日後結疤,恐影響血循)。之後,再視狀況,略進溫飲、稀粥之類,休息或小睡片刻,以復元氣。〈8/July/2009〉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圖文版權所有,歡迎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

生菜捲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生菜捲  

▓食譜‧撰文╱李璧如  攝影╱李東陽  



    油麥菜,又名莜麥菜,屬於萵苣家族。萵苣可分為食用葉的「葉萵苣」(不結球萵苣)、食用莖部為主的「嫩莖萵苣」(結球萵苣)兩大類。葉萵苣俗稱「A菜」或「萵仔菜」,以前鄉下人常用來養鵝,故稱為「鵝仔菜」、「莪菜」,客家話讀音頗似「大陸妹」。
    本地品種(A菜)習慣上以炒食為主,生食略帶苦味。立葉及皺葉萵苣以生食較多(如「大陸妹」)。葉子細長平展,肉質莖細短。油麥菜則是葉用萵苣的變種—長葉萵苣,嫩梢、嫩葉,色澤淡綠、質地脆嫩,口感鮮香,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,油麥菜介於A菜和卷心萵苣之間,有前者翠綠的大葉片,又有後者甜脆的口感,而且不容易變色。
油麥菜性涼,味甘,微苦,《本草綱目》云:通乳汁,利小便,殺蛇蟲毒。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述:利便,消食。含大量維生素和鈣、鐵、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,具有降低膽固醇、治療神經衰弱、清燥潤肺、化痰止咳等功效,是一種低熱量、高營養的蔬菜,兒童多吃可預防佝僂病,有助牙齒萌出。
    折斷葉梗可見白色乳液,咸認孕婦多食可促進胎兒健康,增加泌乳量,是一種「月內菜」〈坐月子食用菜〉,血熱瘀結便難者宜。
萵苣家族含「亞硝鹽」阻斷劑,亞硝鹽這種防腐兼增艷劑廣泛用於香腸、臘肉及熱狗等食物中,易衍成「亞硝胺」致癌物質,所以天然的亞硝鹽阻斷劑可防癌。萵苣莖葉中含有萵苣素,故味微苦,具有鎮靜解熱作用,盛夏考試前不妨多吃些。
油麥菜對乙烯極為過敏,儲藏時應遠離蘋果、梨和香蕉,以免誘發赤褐斑點。且性質寒涼,尿頻、胃寒的人應少吃。
    油麥菜以生食為主,可涼拌,或蘸各種調料。油麥菜含水量低於生菜,烹調時縮水少。清炒時候(廣東人喜白灼,如蚝油油麥菜),時間不能過長,斷生即可,否則會影響成菜的口感和色澤,醬油也不宜放太多。
    油麥菜因多生食,可能有農藥化肥殘留,食用前一定要洗淨。

以下為5人份
 
材料:
1.油麥菜一顆約240克
2.桃酥40公克
3.花生粒50公克
4.芝麻30公克
5.越式薄米片5片

 
醬料:
1.麻醬4湯匙
2.豆腐乳2小湯匙
3.熱開水20㏄
 
 
作法:
1.薄米片先浸冷開水,快速擦乾,攤在盤上。
2.把菜攤平鋪在薄米片上。
3.再將醬料塗抹在菜上,撒上桃酥、花生粒與芝麻。
4.將薄米片連同菜料捲成圓筒狀,即成。
 
TIPS:
1.桃酥與花生粒搗成顆粒,.芝麻微火炒過。
 
 


〈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

人水兩相忘—泳池札記

   
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李璧如 / 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    一段時間沒下水了,在游泳池裡,剛開始連換氣都不順,感覺慢慢抓回來後,就漸漸游上手了。「用進廢退」原理,洵然不誣。幾年前經常下水,游得多好。但上次在巴里島 BALI ALlL A , 深崖邊緣的游泳池裡(沒想到泳池底是劇大斜坡,一側深 300 公尺 ),正當我想快速游到對岸,欣賞懸崖風光,突然踩不到底,一嚇差點滅頂的經驗,似乎成了印痕,讓我有點恐水。所以,以後每到陌生地方,必定先探詢泳池深度,以策安全。

    蛙式是很好的關節活動方式,抬頭吸氣時,頸椎後仰,正好調整長年低頭向下的姿勢,司活化視力的三對腦神經穿越 1 、 2 椎底,眼睛視力的問題與此大有關係。另外,髖關節擴展,兩腿向後向外蹬,胸腔打開,雙手由下往上外划,再由前而下、向前伸直的動作,可拉長身軀,筆直前蹬,也是很好的伸展運動。

   游啊游,慢慢放鬆下來,似乎覺得手腳都消失了,甚至呼吸也不見了,隨著頭潛入水,眾聲俱寂;就這樣「溶」在水裡,很輕很鬆!人與水相忘於湖海!

    游自由式也很好,對學齡成長的小孩,特別有助其抽長,有拉長身體線條的效果。到青春期則可加入蛙式(女生),特別有助胸部發育。

    游泳前若怕無暇,來不及作足夠的熱身運動,不妨服 3g 「當歸四逆湯」,四肢保持溫暖,就不會抽筋了。當然,換上泳衣後先沖個水,到蒸氣房略蒸,趁機伸展四肢也是個偷懶的方式。

    夏天游完泳後,喝杯五穀米漿或精力湯;若秋冬天,立刻喝杯熱薑湯,都是不錯的選擇。 8/June/2006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圖文版權所有,歡迎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

心念健康即無病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李璧如╱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   昨天自法務崗位退休的王先生來診,提及兩位嫂嫂為植物人之事。兩位哥哥鶼鰈情深,十幾年來堅持親自照料。

   他曾建議,如果有機會自然往生,就讓她們走罷。但哥哥們非常不高興,覺得怎麽可以有這種想法?

    結果其中一位哥哥,有一天告訴他,心力交瘁,想帶嫂子一起走。想想也真辛苦,家有植物人病患,自己也老了,孩子也有自己的負擔,卻還要負責兩位菲傭(看護工)的費用,長期下來,這是極沉重的壓力呀!這位嫂子日前已往生,哥哥雖然捨不得,但仔肩稍卸,應該可以稍微喘口氣吧。

    至於另一位嫂嫂,由於孩子也退休了,搬到中部鄉下居住,於是把媽媽接過去就近照料,也讓辛勞多年的父親休息一下。沒想到此時爸爸驗出得了胃癌,到臺北三總住院。偏偏他又不放心老妻,堅持請假到中部鄉下探望(只能請四小時,其實是不夠的)。另一位兒子帶著學護理的妻子,開車送父親南下,還不到半路,老人家就撐不住,幸好護理長媳婦隨車,得以急救,立刻打道回院。
    病人就聊到這裡。看倌,您有何感想?

    這位王先生一年難得來給我看一次,除非比較麻煩的狀況,才會來找我。他的觀念非常正確,人會變成怎樣,跟他的心識有關。我們要朝光明面思考,給予細胞正面能量,身體也會跟著轉變。我完全贊成這樣的想法,所以也常會花很多時間跟病人溝通這些觀念,但並不是每個病人都聽得進去。有的可能會想,我只要特效藥,吃了就好,幹嘛管那麼多?

    「一切唯心造」,前年大賣的暢銷書「秘密」,講的就是這五個字,你只要參透這五個字,就擁有通向夢想之鄉的金鑰—物質宇宙的一切即如是形成。當然前提是你不能違逆天道,而且必須確實赴諸行動!

    既然物質宇宙的一切,如是形成,肉身亦復如是。一切思想、行動,要跟朝陽的向日葵一樣,盡情接受陽光的洗禮,激起最活潑旺盛的生命力,朝興盛繁榮的一面發展。

    即使生了病,就像天陰下個雨,儘快尋求最正確的治療,一方面把自己的正念提起來,才是最根本的對治之道。當然,未病先防,平時不要做一些戕生的事(自我傷害的事,比如熬夜、食涼飲冷、吃垃圾食物、過飲、房事不節、飆車…),這些更重要。

    我在「從兩位癌症病人說起」一文,提到照顧久病家人多年後,自己也罹病的狀況,這種案例還真不少。但事涉情感與親情,如剃刀兩面,殊難決斷 — 經常是兩個一起拖下水。

    只怕被有心人不當利用,否則我贊成消極性的安樂死。醫者是救生、護生的行業,不過,當你看到在有限資源排擠的情況下,顧此失彼時,是否該有所抉擇?何況被禁錮在那形將腐朽的身體的靈魂,其實是有意識的,他或許有所牽掛、有所執著,所以走不開。家人要跟他溝通,最親近的人是他掛礙,也是他解脫的關鍵 。

    人因有所執著,而在累劫中,飽受無明之苦,那一天能真正放下了,他就自由了。我從病人身上,照見靈魂的幽暗與無力,但願眾生早日離苦。(9/July/2009)

 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

中醫防治新流感之道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醫防治新流感之道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 
    值此新流感疫病欲熾之際,回顧先醫巢元方《諸病源候論溫病候》所謂:「此病皆因歲時失和,溫涼失節,人感乖戾之氣而生;病則氣轉相染易,乃至滅門,延及外人」。可見這種大區域的傳染疾病,乃是世代性的產物,不同世代的人面對不同的情境,產生變異的疫情。

    而感染與否,並不在於是否有病原存在。我們並不必然住在一個零感染、無菌的環境,而是應該具備與各種病原共存的能力。如果我們不願承認病原存在的必然,病原則會附著在身體最脆弱的部位,亦即「抵抗力最差之處」引爆。

    事實上,戰爭、疫病等同國力、民族盛衰力之篩檢,能量耗損之後,國力強盛、體質強旺者存活。以之觀《內經》所謂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,其理昭然。

   新流感病毒乃屬疫癘之邪,由口鼻而入,上焦先受。以下僅就中醫觀點,提出保健之道:

   一、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
   中醫認為,風為百病之長,外感常導致疫邪有可乘之隙,因此,保暖乃為避疫的先決條件。另在全身保暖之際,宜特別注意足部溫度,因其處血管末梢,皮下脂肪較薄,萬一受邪,會反射性的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縮,以致外邪入侵,不妨在晚間用溫熱水濯足,亦有助眠之功。
   
二、忌食冰冷、熱補、炸烤物
   毒邪先傷肺胃,皆由口鼻而入,故飲食有節,乃是防疫先招。冰冷易使人體機能低下,脾土先傷,毒邪有隙可乘;熱補、炸烤則易引動內伏之毒邪,或使外邪閉鬱,不得疏通。
   三、起居有節,眠食正常
   文明改變天時,夜間工作者增多,熬夜者日眾,日夜顛倒,違反生理規律,錯過睡眠黃金期,久而久之,形成難以彌補的虧損,面對疫疾,順應自然法則,方為保命之道。
   四、空氣流通,戒菸固肺
   肺主氣,肺為高原,故防治疫疾飛沫傳染,首要之道儘量讓空氣流通,避免逗留密閉空間,癮君子不妨趁機戒菸。
 
   五、適度運動,調暢氣血
   現代人活動較少,胸陽不暢,心肺功能較差,若又久患肺系疾病,菸酒交熾,易致呼吸吐納失常,氣機出入受損,若在休息、眠食皆足的前提下,適度運動,有助提高抗邪能力。

 六、藥食預防,扶正袪邪
   提升免疫力,是預防疫疾的關鍵,人體衛氣根源於下焦,滋養於中焦,開發於上焦,因此衛氣的盛衰與肺脾腎三脈密切相關。在藥食同源的前提下,宜固守食物為第一道防線,適時、適量、適地,合宜的飲食乃是最佳的抗疫之道。此外,根據體質、年齡,食養亦各有宜忌,如陰虛有火者,宜避燥烤,多食滋潤清熱食物。
    居家輔助食療方面,凡有外邪,首應逐邪出表,避免殘寇淹留為患。
若風寒症狀明顯,咽痛痰黃未即出現,可煮「生薑紅糖湯」、「葱豉湯」,發汗解表。
  ‧生薑紅糖湯煮法:生薑數片(或老薑捶之)加紅糖適量,煮開溫服。
  ‧葱豉湯煮法:葱白數莖、淡豆豉一撮、生薑數片,全部一起煮粥或白開溫服。
   若風熱症狀明顯,咽喉痛,可用小白菜煮豆腐湯或飲絲瓜水、冬瓜湯,退燒解表。亦可用鮮檬檸汁、鮮桔子榨汁頻飲。生橄欖煮菊花、蘆根或茅根服之亦可。以淡鹽水或三百CC開水中加二滴茶樹精油漱之,每日約五、六次,可減緩不適。
    至於藥物調理,涉及體質、年齡、天時、病程等諸多因素,不宜口耳相傳,擅自服用,仍以遵從醫囑為宜。

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

鍊金之道首要鍊心──內觀十日記

 台中新社內觀中心

只有最純淨平靜的心,才能穿透繁複的表象,
覺知最真實的底蘊,智慧如是湧現,
再難、再複雜的決策都可迎刃而解…

   今年春節我二度參加台灣內觀中心舉辦的十日禪修課程,暌隔兩年,身心也有一些變化,這次體會更深,也更堅定我往解脫之道邁進的決心。

 
  身為醫者,終日不離病苦,看過太多重症患者臨命終時,那種徨惑無依、痛苦難捨;殊不知最後的心識會帶到下一個輪迴,業力因此層層累疊。面對年老體衰、甚至神識逐漸散亂的病人,心裡除了嘆息,還是嘆息──人身難得,生於無兵釁、災殃之地更是難得──各位,正法難逢,修行要趁早啊!

   內觀Vipassana2500年前,釋迦牟尼佛成道時,所採取的修行方法,後來失傳,所幸在偏遠的緬甸,還保留最初胚原始的樣貌;2500年後傳回印度,再播於四方。因此,「內觀」是一種禪修的方法,不是宗教、沒有儀軌,更沒有上師,所有事務都賴法工輪流義務執行;也不接受外界捐款,只有上過十日禪修課程、領受過法益的舊生,才能捐款。所以,十日禪修課程的運作以及各項設施,完全來自舊生的護持。

   走進禪堂,除了排列整齊的坐墊,只見四壁一片空白。十日禁語,在這裡我們依法如實觀照自己,透過最真實的面對,讓內心的喧嘩逐日遞息。紅塵囂浪裡,多少徵逐、多少創傷,有人圓了夢想,卻再也找不到原發的初心;甚至渾渾噩噩,直至軀殼敗壞,都還搞不清楚此生究竟為何而來…。 

   與自己真實面對十日,也許你會有不同的看法,有人在此找到繼續存活的動力,也有人尋得新的方向,更多的人在共修的氛圍下,領會過最深層的安祥與寧謐,瞭然只有透過心的鍛鍊,才能造就專注與淨化的洞察力,再入紅塵,也就有了更堅實穩固的後盾。 

   在這個索耗甚費的年代與社會,我看到不少正值巔峰的中壯年人士,卻在多面壓力夾攻下,身心健康瀕臨危險邊緣而不自知。錢財必然是養命之資,但所求若不得其道,恐怕淪為人財兩失──殊不知,鍊金之道首要鍊心(註:身為心之所寄,故務必兼鍊),只有最純淨平靜的心,才能穿透繁複的表象,覺知最真實的底蘊,智慧如是湧現,再難、再複雜的決策都可迎刃而解。 

   內觀,意即對自身實相的觀察。將自身感受作為專注的對象,對其做有系統、冷靜地觀察,藉此揭開身心的全部實相。透過「感受」,可使我們直接體驗真理。 

   首先,萬事萬物(六塵)須與吾等感官(六根〉【註】對應,由此感受迭起,這是我們經驗世間所有身心現象的關鍵,為增進實修的智慧,我們必須培養對感受的覺知。

   其次,感受如呼吸,反應當下的心理狀態,如想法、概念、想像、情緒…任何一種身心的變化,身體會伴隨出現一種相應的感受。因此,藉著觀察感受,我們也確切體察心的波動。 

   內觀者不追求任何特殊的感受,以平等心如實觀照自身各種感受的生起與滅去,了知無常,不再受制於任何習性反應,念念分明地始終保持安祥。一旦擺脫情緒(甚至涵蓋累世業習)的束縛,即使泰山崩於前,亦不改其色;如此,一條無限寬廣的大道就展開來了。

  
  內觀十日,由初始的浮動,漸次沈澱,到最終的安祥,像是一場心靈的SPA藉由人我隔離,減少根塵對應,這種外緣的「斷食」,讓我們有機會體察心的澄明,感知空間擴大,心思更敏銳,更有能力與勇氣去對應繁雜的人間世。 

    身為領眾的責任者,不論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、家長、中小企業的經理人、負責人,或是攸關眾人之事的從政者…,在這最低迷、困頓的谷底,外界奧援近乎匱絕之際,內觀,是我們對治離亂人世的一帖安心靈藥啊! 

   
內觀,它是如此素樸,末法時代,舉世囂囂裡,它竟安靜到近乎無聲。回想每天四點即起,坐在周邊地面猶泛寒氣的厚墊上打坐,葛因卡老師的梵語吟頌中,法工推送餐車,轆轆車輾聲,自遠而漸近,穿破晨霧而至。黎明到來,萬物細碎生息漸次浮湧,禪堂裡流溢著一片祥和與靜謐…。
 
 
    回到工作崗位,在最疲累的一刻,每每想到這個畫面,有這麼多人,不計代價,辛苦護持這個正法,只為了把安祥傳佈人間,心裡就非常感動。最真實美好的東西,往往沒有炫目的包裝,甚至看起來毫不起眼,更不是凡俗言語所能道斷。 

    
俗世裡,人人都有不同的承擔與負荷,我們只能先從自己做起,再漸及於家人、朋屬,擴而整個社區、社會。如我是醫師,必須先照顧好自己,才有能力照顧病人;同樣的道理,淨化必須先從自己下手,只要你開始,你的眷屬才有機會啊
 
   謹在此分享我最真實的體會,願您安祥與快樂!〈
23.02. 2009〉
 
註解:

    什麼是六根、六塵呢?

     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從心理與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說,稱為六根,也就是生理學上的神經官能。眼有視覺,耳有聽覺,鼻有嗅覺,舌有味覺,身有感觸,意有思考,這些都是心與物的媒介的根本,所以稱為六根。

    從六根所接觸的對象上說,稱為六塵,也就是物理學上的各類物質。眼根所見的顏色和形色,耳根所聽的聲音,鼻根所嗅的香臭,舌根所嚐的味道,身根所觸的粗細冷熱與濕滑等各種感覺,意根思想的稱為「法」──指的極微極遠的、無從捉摸的東西,這些就被稱為六塵。

台灣內觀中心E-maildhammodaya@gmail.com    Skypedhammodaya  

新社內觀中心拾影 

   

 

 

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

永遠要扮靚—女要為悅己容

現代女性要先學會愛自己,才有餘裕愛任何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永遠要扮靚
女要為悅己容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 / 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    不論狀況如何糟,也要呈現光鮮亮淨的自己,至死絕不邋遢如一般的歐巴桑。打點自己是道德的,嬌寵自己,珍愛自己,永遠要扮靚—女要為悅己容!
 
 
    每天花點時間給自己,靜坐、冥想、寫日記、泡澡、敷臉、按摩、運動流汗…,跟真正卸妝後的自己相處,那怕只有十分鐘。記住,沒有醜女人,只有懶女人。
 

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

健康的早餐建議這樣吃

健康的早餐建議這樣吃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 
  早餐為一日元氣之始,但現代人能好好吃上一頓早餐的實在少之又少。為了兼顧營養與方便,在此提出權宜之計:
1.市售的有機天然穀粉、山藥四神粉或杏仁粉都是不錯的選擇,有配好的五穀粉,或可隨個人喜好,添加薏仁粉、黑豆  粉、  山藥粉、四神粉、杏仁粉。
  一般而言,脾肺氣虛,便溏、鼻流清涕者,可加減搭服山藥粉、四神粉或薏仁粉。
 肥胖而結實者,可搭配燕麥粉、黑豆粉、蔬菜粉;便秘便乾者,可搭配杏仁粉、芝麻粉、蔬菜粉(如青汁、精力湯之類)。
  切記,要泡得濃稠些,才能夠撐到中午。

2.如不得已外食,一大早千萬別灌一大杯冰奶茶、可樂之類
  休息了一整夜的胃腸,晨醒方甦,若於此際,遽進寒涼,恐傷胃氣,甚至影響脾陽運化磨積的能力,想減肥者,尤須留 意。最好改以溫熱的飲料,原味尤佳。

3.黏膩、厚重之品,不宜清早食用
  有人一大早即進煎蘿蔔糕、煎蛋餅、鍋貼、現煎炒的鐵板麵加蛋、油炸雞腿漢堡、炸雞塊、三條熱狗澆蕃茄醬…,這些食物,偶爾吃一些無妨,但也不宜當早餐食用。晨起欲開胃,清淡、軟滑之物為首選,炸辣油膩宜避之。

4.食物宜考量時代背景及自身角色,以免食入過多,反成負荷。
  勞動工作者,食以耐饑為考量。所以,從事田勞者,早晨多食乾飯;烈日曝曬,流汗勞動者,口味不妨略鹹,以補充流失的水分。
  但現代人多逸少勞,尤其若非勞動階層,實不宜長期以糯米類製品,如飯糰(糍粑),作為早餐,恐食入不化,氣血易瘀滯。

5.晨運非常好,也非常重要。即使只是十五分鐘的甩手或快走,都能帶來活力充沛的一天。
  晨運之後,可以喝點蔬果汁或吃點水果,然後再進早餐。
  有運動排汗的人可以吃一些水果;因水果性較涼寒,海島氣候又多濕,不運動的人如一塘死水,濕氣難化,若再多食瓜果,只恐冰寒過甚。但活動力強,身體機能暢旺的人,可以適度進食當令水果。

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

高齡懷孕要有條件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    看到吳淡如(45歲)高齡懷孕、早產,其間遭受諸多磨難;23日又見求孕33年的57歲婦女生龍鳳胎。高齡懷孕不是不行,但條件必須具足,否則是自找麻煩。

    首先,母體本身根柢要夠強壯,氣血足,且肝腎不虧;否則一個瀕臨更年期的女人,本身已處於虧耗的不足狀態,如何有餘力再去孕育一個新生命,她有什麼資糧呢?

    中醫認為,人賴肺氣輸布、脾胃運化精微的營養物質,藏血於肝,而女子以血為主,經水調為受孕的基礎;腎為生殖之本,主藏精,稟受於父母,為構成胚胎的原始物質,女性的成長、發育、姙娠及衰老,腎居主導地位。故受孕有賴肝腎精血同調的協合作用。

    人稟賦條件不同,如果先天具足、後天營養吸收內容及功能,豐沛且正常的情形下,高齡自然受孕並不足為奇;但是,如果條件不足,卻又失於調護,高齡懷孕可就是體能與心力的一大挑戰了。

    其次,不論是否高齡,充分的休息都是受孕與養胎的基本條件。現代為母者俱須內外兼顧,普通受薪家庭,沒有兩份薪水,很難生養小孩。但高齡者一般是計劃性受孕,心智成熟度及經濟能力均較年輕者為佳,惟先天體能已走下坡;此時,就應運用前者的優勢,來彌補後者的不足— 為了迎接健康的下一代、為了顧護母體,減工或全面停工一年,至少半年,並不為過。

    第三、孕前養身、孕後養胎、產前安胎、產後調護是女性轉母則強的重要關鍵期

    孕前養身是奠基工程,原本健壯者,僅須梢加補強即可;若體弱者,則須全方位著眼,整體調理,改變體質,轉弱為強,才能締造受孕的最佳環境。

    孕後養胎、產前安胎,更是重要,此際「一人吃兩人補」,母子同體,母體若氣血失養,常會出現諸多姙娠所致之症候,這是孕婦的難關。有體弱初產婦,懷孕時汗皰疹舊疾發劇,自謂「癢到想把手剁掉」。若是高齡孕婦,務必著意加強肝腎調理,以免生下腦髓發育不足(如發育遲緩,中醫歸屬腎氣、髓海不足)的小孩。曾有40餘歲的同道產婦,順產後年餘,始發現孩子有腦疾。我曾問起,為何懷孕時不吃一些調理肝腎的養胎中藥?緣懷孕伊始,深信西醫的夫婿即反對其服中藥。但此時母體氣血已衰,僅憑己力,如何攀越高峰?

    至若產後調護,更是老祖宗的智慧,調理氣血及謹防風寒是產婦照護的兩大法門。只是生活裡諸多細節,有時實在無法一一交代,重點是一定要抓對方向。有患子宮肌腺瘤患者自訴,產後推出產房那一刻,口渴難當(失血之故),先生遞來的第一杯壓腹飲料是—冰牛奶!最近一位新產婦,竟罹風頭痛,原來是「乾洗髮劑」所致,裡面可能含一些辛涼發散的精油,並不適合產婦使用。

    高齡產婦如果產後調理得當,對於推遲、安度更年期,大有俾益。產育雖對母體造成極大的耗損,但此際也是身體氣血交泰的大好時機,使用多年的肉身,趁此整修,除舊佈新,補不足、瀉有餘,啟動人體自我修復的本能,等於為將來的老年期佈下良好的基椿。(24/June/2009)

本文6月27日刊於聯合報健康版

  (圖文版權所有,歡迎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