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

小兒發燒,中醫退燒不留邪(下)

小兒發燒,中醫退燒不留邪(上http://drliclinic.blogspot.com/2011/04/blog-post_7004.html

Part2 孩子發燒,可以這樣先行處置

  發燒是小兒常見的臨床症狀,可由多種疾病引起,但熱度的異常升高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。由於小兒體溫無統一絶對標準,所以如稍有增高,並不一定有病理意義。但體溫若超過基礎體溫1℃以上時,應考慮有病理情況存在。

  正常小兒每天體溫可能出現波動,一般早晨最低,傍晚最高。活動與進食後體溫都會升高,測量溫度以在活動後半小時、進食後一小時為準。

  嬰兒及學齡前期兒童,多由肛門測溫;較大年齡兒童用口測2~3分鐘〈耳溫約等於口溫,測耳溫時,2歲以內的寶寶38℃以上;3至10歲為37.8℃ 以上,才算發燒。由於小嬰兒的耳道不像大人直,耳溫槍測量光波不易測到耳膜的溫度,所以三個月以下嬰兒不建議使用〉,腋溫時間需稍長些。正常腋溫36~37℃,肛溫36.2~38℃,口溫為36~37.5℃,肛溫較口溫高0.5℃左右。〈註〉

  發燒可分為低熱(38℃左右)及高熱(39℃以上)。按熱型不同,高熱又分為持續熱(每日升降差不大於1℃),弛張熱(38~40℃,每日升降溫差大於1℃)、間歇熱(1~2天發熱1次)、不規則熱等。

  發燒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,說明人體血液的白血球正與細菌、病毒交戰;發燒說明孩子還有一定的免疫力,有能力對抗疾病。

☆風寒或其他原因但夾雜風寒因素引起的發熱,可以這樣處理☆

  小兒發燒原因與型態很多,有食積發熱;也有裏熱蘊鬱,濕熱不清;多半還是風寒引起或其他原因但夾雜風寒因素的發熱,頭身熱,耳朵發熱,手腳冰冷,只要精神、活動力還不差,體溫不逾39℃,可以先行處理。

 臨時應急方法:
1.多喝溫水。
2.泡澡〈薑片、桂枝、荊芥,芳香除風,平常可買一些,大小孩子都喜歡〉

唇形科的荊芥芳香除風。

http://www.tcm100.com/userReg/JiaoCai/ZhongYaoXue/zzZhongYao6.htm
3.葱白、薑片煮粥,體力差的,可酌加幾粒紅棗,或調入一些麥芽糖。小小孩餵米湯,大小孩可連糊爛米粥食。如果家裡備有醫師開給風寒初起服用的中藥,可酌量讓孩子吃些,再服米湯或粥和胃氣,發汗效果更佳。
  病人反應1:用薑絲葱白海帶芽,打個蛋熬粥吃,出了身汗,鼻子也通了,擤了好幾次鼻子,人也舒暢多了。打算再去泡個熱水澡,把寒氣清除掉…
  病人反應2:加上鯛魚片,很好吃。
  病人反應3:燒到39.2℃的大班孩子,想咳卻咳不出來,喝了葱白薑片調黑糖的熱粥,有了能量,咳出一些白稠痰後,燒就慢慢降下來了。

一碗熱粥,和胃袪寒。

4.按摩法
⊙小兒兩手食指內側命關、氣關穴,從食指跟向食指尖方向按摩,雙手兩指各按摩100下。
⊙全足按摩〈尤其按壓各趾節,從足背由上而下推摩,順趾端而出〉。
⊙背後膀胱經所過之處,由上而下輕摩;手肺、大腸經,亦可推摩,有助洩熱減壓。

  可用薑汁兌米酒水〈患兒年紀愈小,濃度愈淡〉微加熱後,以指或棉球點蘸,或用在煮飯電鍋
〈煮水壺、蒸籠〉上焅軟之薑片,用以按摩。一般幼小兒童每次只按5~10分鐘即可,可視個別情況調整。

按摩後背,可紓解風寒。www.gettyimages.cn/indexshowmid/photoid/694591.html

   透過按摩,1.排除阻塞,疏通經脈;2.促進血液循環,提高患兒的抗病能與自我修復能力;3.加強新陳代謝,促使機體排出毒素;4.恢復全身各系統的平衡及患病臟腑器官的功能。

5.毛巾降溫法
   毛巾浸溫水擰乾後,擦孩子腋下、大腿根、後背、前胸等部位,用物理方法降溫。
    德國媽媽的「綁腿退燒法」─將兩條毛巾以接近身體溫度的溫水浸濕,之後稍微擰乾、攤開,再將毛巾逐一纏繞在孩子的小腿上,二十分鐘後解開,接著以乾毛巾擦乾。

:體溫的正常範圍及測量時間
耳溫:35.7~37.9℃,測量約1~15秒。
口溫:35.5~37.4℃,測量約3~5分。
腋溫:35.0~37.0℃,測量約5~10分。
肛溫:36.2~37.9℃,測量約3~5分。

Part3摘錄部份西醫觀點
1. 原來台灣的名醫是這樣形成的林燦城醫師

   感冒,大多數是病毒感染所致,目前西醫對病毒仍然沒有特效藥。幸好人體本身有自我防衛的能力,這些自我防衛就是利用鼻塞、流鼻涕、打噴嚏、咳嗽,甚至發燒等機轉來達成。

   西醫所用的感冒藥,不但不能對抗感冒病毒,反而都在打擊這些自我防衛能力:「抗組織氨氨、假麻黃素」讓鼻塞打開,鼻涕減少、不打噴嚏;「氣管擴張劑、類固醇」讓氣管門戶大開,讓痰的分泌減少,表面上症狀改善了,事實上,卻是「門戶洞開,引狼入室」。

   在台灣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的發生率隨著診所的普及,反而越來越高,原因何在?很少人想到:基本原因是感冒藥吃太多了,已致破壞免疫力,身體的防線由第一道的鼻腔,退到最後一道的肺泡所致。原來一直吃感冒藥不但不能「治病」,反而會「製病」。

   感冒藥吃多了,小孩抵抗力越來越差,看病的頻率也越高。感冒藥僅能消除症狀,破壞第一道防線,病毒容易入侵,久而久之,就演變成鼻過敏、異位皮膚炎;再繼續用氣管擴張劑,之後就演變成氣喘。

2.
感冒治療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醫師

   西醫實在拿那些感冒病毒沒辦法,只能任由它們作怪,頂多從症狀著手,開藥減輕症狀,讓病人舒服點。

   感冒之所以變症百出,是因為能夠引起感冒的病毒,至少有一百多種。由於不同的病毒感染,加上每個人對相同病毒的反應也有差異,所以呈現出來的症狀自然多樣。感冒之所以會好,是由於感染後,產生抗體〈通常約需5-7天〉,才能把病毒消滅。目前全世界還沒發現安全而可以殺死感冒病毒的藥。

3.燒壞腦子?專家:發點燒 有好處
中時 更新日期2011/03/02 03:03劉屏、邱俐穎/綜合報導

   今年2月28日出刊的美國《小兒科醫學》期刊有篇專門討論兒童發燒的文章。該文指出,發燒本身並不會傷害孩子,反倒會傳遞訊息給身體其他部門,製造更多白血球,以避免感染。一旦發燒,細菌或病毒就不易侵入人體,孩子康復較快。
  如果是三個月以下的嬰兒,發燒到38度就應服藥;三個月到六個月大,發燒到38.3度就應服藥。六個月以上嬰兒,發燒在39.4度以下,父母都不必擔心;但若出現拉肚子或嘔吐症狀,則另當別論,應該就醫。

  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部主任陳中明也說,其實退燒藥多屬改善症狀,對引起發燒的發炎反應及感冒病毒,沒有任何療效,「治標不治本」。且退燒藥「乙醯氨酚」具有肝毒性,使用過量恐會傷害肝臟功能,甚至引致肝中毒。建議家長不防先讓孩子多喝水或泡卅度的溫水澡,協助降溫。

4.為小兒退燒是生病中最不重要的事/王英明醫師

1.不採取退燒措施,發燒是不會越來越高的
  身體在發燒時,自然會自我調節體溫,到一個程度就會停止往上升。這個道理跟無論吃多豐富的大餐,飽了就吃不下、或百米世界冠軍再快也不可能跑到九秒以內是一樣的,這現象叫做生理極限。發燒是身體免疫系統與外來微生物作戰所產生的結果,戰況會起起落落,體溫也是升升降降,只要「戰事」結束,自然會退燒。

2.溫度再高,頭腦不會被燒壞。
   生病後造成了發燒,身體既然會自然調節其體溫,就不太可能超過一定限度。在沙漠下的高溫連曬二天又缺水又無處可遮陽,腦細胞是有可能因高溫而燒壞,但一般生病不致到此程度。過去很多誤以為發燒而腦燒壞的,其實是腦子壞掉才引起發燒,這些腦會壞掉的病包括了腦炎、腦膜炎或腦有病變的其他疾病。不是腦部的病,就不會影響腦部。是腦部的病,即使趕快去退燒,腦部還是可能壞掉。

    統計上嚴重智障的原因有34%不明,另外有64%是染色體異常、單基因疾病、周產期缺氧或母體懷孕時有感染,僅有2%才是與小孩生病或頭部外傷有關,而這2%就是指一些腦炎、腦膜炎之類的毛病,得這些病當然會發燒。發燒只是腦部發炎的結果,而非造成腦部發炎的原因。


梦之旅合唱组合http://youtu.be/LrCp1oBLP10

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

小兒發燒,中醫退燒不留邪(上)

Part1  中醫退燒初體驗—兩則醫案

小孩發燒,父母心灼。

一、小淞發燒記
  近12點多,我正準備就寢,突然手機響起。這個時節,會是誰呢?
  我狐疑地接起手機,原來是小淞的爸爸。

  手機那端傳來洪爸爸焦急的聲音,「醫師,小淞發高燒,39.6°C ,怎麼辦?」
  晚上才來拿藥,原本看到我就笑的孩子,昨天竟一副病懨懨的模樣,就是風寒外感,邪鬱於裡,沒能發出來,悶得難過哩。

  我問:「吃了幾回藥?」
  「餵了一回,1/3小匙(一匙1g)。」
  「份量不夠,不是預防或調理,現在2匙至3匙都沒關係,讓他發汗就是。」
  「份量不會太多嗎?」
  「不會。」心裡嘀咕,今晚因後面還有其他病人,沒來得及交代清楚。

  用藥的時機與份量其實有些彈性,老病人就知道,他們熟悉我的用藥思維與方式。但有些時候,也無法一次說明白,只能隨機傳教了。
  坦白說,這麼小的娃兒〈才剛滿半歲〉,父母是否挺得住,我也沒把握。多半就送去西醫那裡退燒了。

  一位病人就說,「小孩生病,她就是難過;塞了塞劑,一退燒就開心,當場玩了起來…」就是這個不想讓孩子受罪,或自己不想找麻煩的心結,「發燒」找西醫,成為最簡單方便的捷徑。

  其實,不只病人如此,我在上海上課時,聽到有老師說:「小孩若發燒,就直接送西醫處理…」
  一時,我以為聽錯了,怎麼會這樣?中醫不治發燒?自廢武功了?

  事實上,處理小兒發燒的確需要家長與醫師雙方面密切配合,才能取得較佳療效。發燒,是機體逐邪出表的正常機轉,就像軍事演習,必須不斷演練,才能確實嫺熟戰技,進而提升戰力。人體亦然,只有經過抗疫防災的磨練,才能成長茁壯。

  小兒易感易復的輕靈體質,只要把他導向正確的方向,不要誤治、誤藥,加重機體的負荷,自然就能發育良好。

  但一般父母,白日徵逐於職場,夜裡很難有耐性,再來好好調養孩子。過了約莫半個小時,我回撥手機,始終無人接聽。我想,小孩八成送急診去了。

  但我還是傳了簡訊過去,一則是:「發汗,燒就降。吃完藥可洗熱水澡,燒會退一些。」另一則:「治病劑量與一般調理不同。粉劑再怎麼樣,都比不上水藥。所以有狀況時,劑量稍重無妨,今晚有些疏忽,沒交代清楚。」

  不久爸爸打來,告訴我小淞剛剛灌了藥,出了一身汗,現已降至38.6°C了。
  我說:「那就好,大約降至38°C就可以去睡了。其它的,讓他自己去調整。」

  然後我躺在床上,手機放在觸手可及的矮櫃上,我答應他們,整晚有問題,都可以找我。焦灼的父母,必須有人當他們的後盾。

  大約1:14,傳來簡訊送達音:「李醫生:小淞已經睡覺,有發汗,體溫也有下降,感謝您的協助,晚安。」終於鬆了一口氣,我回傳:「謝謝你們相信中醫。」

  次日早上醒來,看到7點多洪爸爸傳來的簡訊:「李醫師:我們是相信您,小淞還在媽媽肚子裡就受您照顧。不好意思昨晚麻煩您了,小淞體溫目前已恢復正常37°C,感謝您的照顧。」
  我回傳:「不是相信我,是相信中醫這個傳統醫學。這是一次經驗,這樣小孩的抵抗力又增強了,我們沒有剝奪他抵抗病邪的機會。」

辛溫表,驅寒逐邪。

二、父子發燒紀實錄
   星期二(4/19)晚上,我因病後體虛,復感外邪,不慎陷胸,當晚無門診,準備待在診所好好處理,一邊追蹤下午這則臉書留言的後續進展。

   13:52病人留言:Dear李醫師,今天外子由公司請假返家,說是腹痛不已,且水瀉3次(一個上午)。發燒38.4度…請問可以吃上次備的感冒藥嗎?這幾天都有幫他揉腹按摩…,會是負作用嗎?該不該去看西醫呢?原本正在服用的中藥該繼續使用嗎?

   14:32我回答:揉腹按摩不會有這個副作用。是否吃到冰冷?昨晚及今晨?因他有鼻過敏,原來的藥就有些除風排寒藥,但若外感可先服備的感冒藥,加重劑量,尤其在發燒的情況下。請先煮一鍋粥,服藥後喝粥溫覆取汗。熱敷或按壓足三里及臍上四橫指稍高處的中脘穴可緩解。若是細菌性水瀉,處理方式就不是這樣。

   14:45她留言:昨日夜裡有吃蘋果(常溫)…,其他部分,等他稍後睡醒再確認。另外,加重劑量,應如何服用?可否明示?5匙?10匙?

   15:05,她留言:原來他早餐喝的是婆婆現打的愛心綜合果汁牛奶…,究竟有那些水果?不詳…但確定是冰的…
   16:50,我回答:確定是冰的…,這是元凶。那麼如果有肉桂粉,可以加一些進去。10匙可以。

   20:03,焦急的媽媽又貼上:現在連兒子也發燒到39.2度了!我給他吃了5匙感冒藥,又泡了熱水浴,已經降到38.5度!他沒有腹瀉,但有咳嗽,聽起來有痰,卻咳不出來…我還能為他做些什麼嗎?家中長輩聲聲催促,要我帶他們父子倆去耕莘醫院掛急診,雖然知道西醫只能治標,但…我真的快妥協了…

   20:25,我才看到,立刻回:發燒是在排寒,不要壓抑;這個熱度吃藥還會再降,小孩體虛可喝熱稀粥,調點麥芽糖,給他一些能量。

   這樣對話有時間差,也說不清楚,於是找到病歷,打電話過去,我必須直接給這個無助的母親一些能量。必要注意事項交代完畢後,我說:「你先得穩住,只要你安住了,他們就不會有問題(雖然父子倆溫度又回升到38.8度,且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),何況小孩四末是溫暖的,這就更不用擔心。在他們醒著或睡著時,請在他們身邊告訴他們,這是身體在演習,過了就好,不會有問題的」。

   22:43媽媽貼上:李醫師,謝謝你!接到你的電話,心神安定了不少!認識如此視病如親的好醫師,真是我們的福氣!希望你也能早日康復喔!

   我還得處理自己的問題,暫時也只能這樣,明天再說吧!
   翌日,大約近十點,打電話過去,得知父子倆都退燒了;但爸爸早上還拉了一下,於是我口述了處方,請她先到藥房抓一帖藥,煮成三碗,分三次給爸爸喝。

   11:42我有感而發,貼上:發燒是身體抗邪的表現,也表示還有與之抗衡的能力;若一昧壓抑,是剝奪體能升級的機會。另一方面,我們也要對生命本身懷抱信任,不要恐懼,動不動就退燒,雖然這樣或許比較輕鬆些,但卻無法因親歷整個過程,而有所學習與成長。

   星期四 15:34媽媽終於鬆了一口氣,留言:經過一天半的休養,這一大一小今天都上班上學去了!中午去電詢問,得知外子腹瀉情況已明顯好轉,也沒有腹痛現象,我想應是水藥的效力吧!兒子仍有些咳嗽,但我發現天暖有太陽時,咳嗽頻率就低了許多。
   經過這次的教訓,外子應該不敢再貪涼了吧!昨天到中藥行去抓藥時,老闆問我為什麼不吃西藥呢?一付我是個老古董的神情。我真想問他,大家都吃西藥,您這個中藥行要怎麼經營下去呢?

   星期四 16:13我很欣慰地回答:所以發燒別急著送西醫,只要走過這個歷程,以後就不會害怕,也會對中醫有信心。若有心扭轉受西藥箝制的狀況,起先辛苦些,只要有心,一定可以看得到豐碩的成果。下次回診時,記得把我口述的處方帶過來,以便存檔。這次一大一小同病,辛苦你了,也謝謝你信任祖宗遺珍─古老的中醫。

   星期六回診時,才更清楚整個狀況,原來爸爸那天清早就有微燒的烘熱感了,只是喝了奶奶那杯冰果汁牛奶後,引邪入腸胃,傷了脾陽,當然水瀉了。而念大班的弟弟,二歲以後就有好幾次不明原因的發燒,而住院好幾天的紀錄,媽媽懷妹妹時,還曾陪他住院,母子甚至相對嘔吐。

   其實,他們才來看了兩次,算是新病人,小孩還在吃抗過敏的西藥,但媽媽已有計畫地梯狀減藥中。基本上,父子都有陳寒未解,新故兩邪相引為患,如果再不回歸正軌,扶正祛邪,還繼續用西藥治標,只怕後患無窮。小孩就太虛了,那夜要不是喝了調黑糖的小碗熱粥,還有一小杯薑湯,咳出一些白稠痰,體溫才慢慢降下來。

為孩子的健康打柢,有些事不做會後悔。

後記:
   前一則文章發生在去年冬天,相關的中醫處置也老早寫好了,只是一直沒發表,現在又有這個例子,一併刊出。

   這樣鉅細靡遺的紀錄,其實頗累的,但為了如實呈現,我必須這樣做。文字的影響力無遠弗屆,這些觀念要是用講的,一個一個說,要說到什麼時候?這也就是我寫部落格的初衷。衷心希望:

1.希望為人父母者能認清治療的根本目的,應是恢復機體自然的運作功能,不要施予過度的人為干預,孩子如細苗,給他陽光、空氣、水和營養,還有最重要的愛的滋潤,他自然會長成一棵大樹。
   若有心改造孩子體質,請務必付出耐心,天下沒有便宜事,病怎麼來就怎麼去,期間或許會有進退,請不要灰心,你們也要負起相對的責任,醫師可以作為後盾,但這不全是醫師的事。
  請在住家附近尋找有緣的中醫,有事時比較方便求援。

2.更多熱情的中醫同道能夠加入這種「手把手」的中醫生活教育,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大家,恢復對中醫的信心,減少無謂醫療資源的浪費,更戢止西藥對孩子生發之氣的荼毒。

3.最後謹以下面這段發表在臉書上的話,與大家共勉:
  「面對疾病,不論病人或醫者,沒有幾分剛直的烈氣,是制不了煞的。當你決定採用自己信賴的治療方式,抱定必癒的決心,身體接收這樣的訊息,所有的細胞都會毫不遲疑地加入這場聖戰,你一定會贏的!」
  不要怕,只要你要、而且你相信,你就可以得到一切你所想要的─健康、活力,成功以及圓滿。(24/Apr./2011)

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

三代以下有人師—敬悼愛新覺羅‧毓鋆老師

  百歲毓鋆老師。
   四月七日星期四上午,與學弟世勛約好到毓老靈前上香。在辛亥路窄小的巷弄裡,只有兩、三坪的空間,戴著瓜皮帽、黑粗框眼鏡、白髥微揚的老師,依舊不怒而威地凝睇著他的學生。這麼近距離地看著老師,卻在這最後的告別時刻─這兩年一直惦記著想去探望老師,卻也因為之前對老師有份又敬又畏的的距離感,雖然很想在成熟之後,單純地表達一份感恩與尊敬的孺慕之情,卻也因為膽怯—老想會不會攀緣啊,而猶豫躊躇,沒有真正行動,或者說緣分不足吧,如今一切俱往矣。

  但曾經存在過的,終會留下一些什麼吧?從遙遠的東北來到寶島台灣,老師日子過著極清簡,卻始終吾道一以貫之,虔心灑播文化的種子,如果不是戰亂流離,我們怎麼可能碰到這樣的人師呢?人事、政事的實戰歷練,讓書本上的知識有了活潑潑的生命,雖然距離當年的了解有一段很大的落差,但我們終會在日後成長的風雨人生裡,再三反芻且回味那樣的振聾發聵,這是多麼雷霆萬鈞的力道啊!

   居於陋巷,始終不改其志,一幅「君子以果行育德」的墨寶,實質說明了老師的風骨,即使在這最後的一刻,這個僅容兩三個人旋身的狹小空間裡,卻曾經涵容多大的天地呀,上下幾千年、縱橫全宇宙—多少年來,就在那逼仄的地下室,一點一滴地踐履儒者兼善天下的理想,從最基礎的啟蒙下手,讓童蒙學子得以養正,然後以果行育德,「修德與作學問,就像存錢一樣…」,正如泉方出山而放諸四海,還須曲折縈迴,養其勢以合小為大,老師以身訓示的正是這種孜孜矻矻、不辭細流的乾道進取精神。

   初九「潛龍,勿用…龍德而隱者也…遁世無悶…」所遇非時,當斂藏行跡,無待無求,君子但與時以顯隱。老師曾自言60年來,就守這一爻。而九三爻「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;厲,無咎」,君子終日奮進,即使遭逢特殊際遇,若能一秉平常心,危機即是轉捩點。講經論學逾一甲子,造次顛沛必於是,真是徹底體現乾道的終極境界了。

   四月十日送別老師,當電腦銀幕放映老師講課的身影,那聲若洪鐘的警醒再度把時光拉回溫州街狹隘的地下室:我們是多麼欠罵啊,卻被罵得既慚愧又昂揚,那股激勵鼓漲
年輕的心,一個人必得成就他自己,必得成材,不學就無術,怎麼能成事?這股入世的熱情,就這樣不知不覺中觽刻在八識田,充盈流動在四肢百骸裡…

  老師說,我們奉元的學生都是乾乾淨淨,沒有一點雜染的,人必得去偽存真,沒有去偽,怎麼存真呢?
  你們必得好好下真功夫,只要心竅開了,那靈明是用之不竭的…
  讀了書就知該怎麼做事,不會做事,是沒讀書、沒讀透…

   那鏗鏘有力,從丹田、從生命的源頭發出的諄諄告誡,再度鼓舞著歷盡滄桑的學子,當年一切彷若理所當然,如今這珍貴的最後一課,同樣發出震懾人心的能量。
 
   當年是中文系同學介紹我去念的─其實讀了這些,有什麼好處,我也不知道,反正就是去念了,而且有很長一段時間,幾乎每天上課。當時想,過了這個村,就沒這家店,以後怎樣不知道,反正先把自己「泡」在裡面再說,能泡多久算多久。

   然後,上課要不是累得效宰予,就是飛速做筆記,回家也從沒時間再看—你完全不知道、也未意識到,這段時間的薰染,對你的人格、生命的諸多層面,竟帶來如此深刻的、形塑性的影響。尤其在我繞了一圈,深入中醫領域,浸淫其中之後,有時不免想:難道這是老天預先安排好的套路嗎?要我先去老師那裡,打好文化的底?有些當年不懂的資料〈那時是不時興發問的,即使好問、散逸如在下,進了毓門也無形中變成一隻溫良恭儉讓的馴貓〉,多年後研讀中醫文獻時,才真正明白當年老師在說些什麼。隔著年光的長河,那一剎真有莫名的感動。

   老師常年掛在口邊的:「嗜欲深者天機淺」,人必以德為本,一有私欲就壞事。他也強調守戒,「講很容易,做很難,所以有成就的人很少,就因沒修己的功夫:要想達到一定的境界,必要有戒」。

   遍歷人事後,發現人情之艱困莫不由私欲勃發所引致,而克己持戒更屬難上加難。經師所在皆有,浮世夸夸,形色不一,甚且有以服務權貴為榮者,有以拱璧造神自矜者,然經學為探天地幽深、人世隱曲之利器,至真、至貴、至寶,理當廣為流傳,以為世用;豈容俗界自擁為牟利盜名之工具?老師常言,「人之視己,如視其肺肝然」,有學問,沒有人格,那個沒有生命力的學問,就不是真學問了。

   而老師那由生命骨血、精誠所化生的薰染與滲透力,早已根盤廣佈,形成無遠弗屆的影響力──在這悽惶的亂世,人生飄蕩如轉篷,幸好有您擎起了文化的大纛,在我們青騃的心底埋藏起華夏人文的種子,經過歲月的暈染,最後它逐漸發了芽、長了根…

   我想,老師如果知曉,這個當年懵懂、回家從不看書的學生,後來終其一生消化著當時未及深究的古書,現在竟以這種方式〈中醫〉,在賡續著一點點微芒的文化星火,應該也會感到欣慰的吧!〈辛卯年陽曆四月十一日凌晨〉

註解
   三代指中國歷史上夏、商、周三個朝代。
  「三代」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《論語‧衛靈公》:「斯民也,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。」該詞一直到戰國時期,都是指夏、商、西周。秦朝之後,「三代」的含義才開始涵括東周,並沿用迄今。
   儒家喜稱美三代,孔子尤是。如《論語》載,「殷因於夏禮,所損益可知也。周因於殷禮,所損益可知也」。「周鑒於三代,鬱鬱乎文哉,吾從周」。
   宋朝朱熹把歷史分化為三代以上與三代以下,「三代專以天理行,漢唐專以人慾行」。

其他相關文章

圓通經脈的身教鴻儒—愛新覺羅.毓鋆

犬馬的天空部落格錄系列關於毓老師的文章
毓老真精神
泰山頹兮──悼毓老師

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

堅持中醫古法,治好急性闌尾炎〈上〉

   3月26日〈星期六〉早上朦朧中,被一陣急腹劇痛痛醒。但門診時間已到,無法再拖,只好先出門再說。一到診所先吃了兩包粉藥(奇怪的是,邊吃邊吐),然後病人一個接一個,中午僅得半小時空檔。早上是悶痛,有點像經痛的痛法,因為非比尋常的畏寒,一直朝寒實痛處理。

  一直忙到下午五點多,才得空處理自己的問題,痛得太厲害了,雖然懷疑可能是闌尾炎,但是一直不願意面對,到了後來病勢愈來愈劇,才開始往這個方向思考。我打電話給同學柯瑩玲醫師,她正在台北舘前路,上南京中醫藥大學灸針教授肖少卿老師的針灸課。

  我深知,現在的狀況只有針灸可以延緩闌尾炎的急性發作時間,已經拖了八、九個小時;如果初期,針灸的確可以立即見效。我拜託柯大姐能否請老師幫忙針灸?蒙肖老師允許,我搭計程車趕過去,約五分鐘就到了,一邊請舍弟在診所煮水藥。

90歲的肖少卿老師及柯瑩玲、陳泰安醫師,幫了關鍵的一臂之力。

 上下計程車時,右腿鼠蹊部上方觸之即痛,必須緩慢挪移。經肖老師測試呈現闌尾炎陽性反應,因教室有冷氣,針灸後,雖覺矢氣已通,但竟不由自主地顫抖,邪正相爭的格拒狀態愈發明顯。後來,大家建議速送台大醫院,同學陳泰安醫師自願護送。

  車到時,究竟要去台大,還是回診所?這真是艱難的決定—這是極險的急腹症,生命攸關,但是矢氣已通,可以一搏;而且週末夜的台大醫院急診室又冷又毒(病氣),光是檢查,就要等很久,發炎處萬一潰破,就非得挨一刀了,何不爭取時間,用中醫方法處理?向來服膺信仰中醫,只要有機會,我願意用生命作見證—這個病古即有之,中醫在中華文化存在的六千年中,救了無數生民的性命,西醫東來僅短短一百年,為何現在這些原本中醫可以處理的病症,卻全都繳械,都得倚賴西醫呢?

  於是當下決定回診所,診所裡針藥以及頻譜儀、紅外線燈等俱全,煎煮水藥也方便。泰安幫我灸神闕穴〈肚臍〉,慢慢有些能量,因為整天沒吃東西,又工作一天,又冷又虛,都快掛了。泰安明天還有課,得先回桃園。舍弟煮好水藥,我起來邊喝邊吐,此時體溫已迅速爬升─苦寒傷胃,又不得不傷,雖然吐出的多,多少還有些下咽,後來有一碗終於完整喝下〈水藥還沒煮好時,已先喝了大半碗多科中調的「麵茶」〉。

  然後,斷斷續續開始排了些水樣便,我知道大抵「安了」—應該不會潰破,演變成腹膜炎了。

  但是,體溫還是居高不下,38、39,到了子夜時,居然衝破40,然後40.1、40.2、40.3…直逼41。我已經燒到有些昏糊了,想到放血,許多平常想得到的都忘了,應該放比較輕巧的穴位,比如耳穴;我卻只想到一些大穴,結果工具不全、力道失準,放不出血來。這真是一個要命的關卡,但我全然沒有害怕,就像當年在巴里島差點溺斃一樣!

危急時,消炎通下,大黃有用至一兩者。

  弟弟說,如果再不退燒,恐怕得到台大報到了。我說,再等等,繼續吃藥。結果,四點多以後,體溫慢慢降下來,等到掉入38,我說沒問題了,我想喝粥。 正好有一包公會發的池上米〈其實是代同學拿的〉,請弟弟先拿來煮了。吃了白粥,胃覺得舒服些,之後服水藥就沒再嘔吐了。到了清晨,體溫降到37度多,近午復升到39.8,到星期一清晨降到37.5,一直到星期二傍晚才真正退燒。

  星期天下午及傍晚,兩位同學柯大文及柯瑩玲醫師,分別來幫我處置,給了我不少能量。
大文家也有病人,柯大姐柯瑩玲醫師則是上完課趕過來,她仔仔細細幫我針了20幾針,還得趕回新竹,處理老媽媽的問題。4月3日他們結業,我去謝謝老師,然後又與兩位柯醫師回到診所,再針了一次。

  病況比較穩定了,所以,星期一以及之後的門診都照常,一邊還得煮水藥喝,必須除惡務盡。其實這次會得闌尾炎,最大的元凶是春溫所致的疫毒—這應是一種流感病毒,不只是普通的外感—源於20日曾到桃園探病出診,在完全未防護的狀況下,與病家〈全家都在咳嗽〉極近距離地相處數個小時,回來之後就出現外感症狀。於是,一日一帖水藥,連吃四帖,但因忙未能如法服藥〈一直未發汗〉,症狀雖次第翦除,唯餘聲啞及極濃黃且量極多的黃涕與痰,餘無不適。

 第五天星期五未及煎服水藥,且在南門市場買了據說是蒸汽熟化的小米酥〈賣的小姐只告訴你前半段,後半段沒說—沒有高溫處理豈能成形?〉,吃了十幾塊。我平常不僅不買,也不會吃這些東西,沒想到鬼迷心竅,活該出事,這燥熱的小米酥成了最後那一根稻草─表寒未盡解,而肺熱已盛且毒,沒有咳嗽,熱毒無出處,於是遺熱於大腸,翌日闌尾炎於焉形成。

 所以等到退燒後,咳嗽逐漸出現,雖說喝的水藥裡也有兼入肺經與大腸經的藥,畢竟外感未全解,於是又另外煮了兩帖水藥,餘症才解消,聲音也逐漸恢復正常。

   29日〈星期二〉到亞東醫院驗血,白血球8100,完全正常;30日照超音波,闌尾仍腫脹,比正常大一倍。繼續服藥,藥方也要調整,除了清熱藥,還得酌加益氣化瘀藥。打了一場仗,一直到今天〈4月6日〉,到主婦聯盟買了一點菜,有點煮食的興致,才覺得那流失的精力正一點一滴地回來了…〈27日開筆,4月6日完稿〉

⊙盲腸與闌尾在那裡?
  大腸全長約150公分,分為盲腸、結腸〈升、橫、降及乙狀結腸〉及直腸。盲腸位於右下腹,
是大腸的起始端,為一擴張的囊狀構造,懸於迴盲開口稍低處,為大腸最粗大的部位。小腸末段迴腸和大腸的交界處,稱為迴盲瓣。迴盲瓣為一閥門,掌控食糜進入大腸的速度,可以阻止已經流入大腸的滓渣,不再回流小腸,平常關閉。

    離迴盲瓣開口不遠處,可以見到一蚯蚓狀、
大約相當於小指頭大小和形狀,即闌尾(vermiform appendix) 是一條細長的盲管,長約7~9cm不等,上端開口於盲腸的後內側端,遠端閉鎖且游離,活動範圍位置變化較大,受系膜等的影響,闌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。闌尾系膜內有闌尾動、靜脈,其根部處於三條結腸帶集中的部位。富含淋巴組織,還能吸收水分以及複合維他命B和K的製造,可抵禦感染。

  一般常將急性闌尾炎,誤稱為盲腸炎。闌尾阻塞後,分泌的黏液滯留→造成腫脹→壓力增加→血管阻塞栓塞、淋巴阻塞→繼而細菌增長,最後引起發炎。發炎腫脹後,可以粗脹如小黃瓜。若拖太久太嚴重,甚至會腐爛成膿,積在腹腔裡。

  若是延誤就醫,可能導致闌尾穿孔、膿瘍、傷口感染、敗血症、腹膜炎等等併發症,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死亡,所以只要出現逐漸增強的腹痛,絕對不能輕忽,一定要馬上就診。

闌尾的位置並不一定恆在麥氏(McBurney)點(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中外1/3處),常隨游離方向而變動。http://www.bethune.net.cn/jibingbaike/waike/weichangwaike/2031.html 
@急性闌尾炎的症狀:
1先兆通常出現瀰漫性腹痛,上腹部及臍周最明顯,有時陣痛只出現在右下腹。
2數小時後,右下腹劇痛持續,並且出現較特定區位的觸痛,走動時痛楚更甚。
3患者作悶惡心不思食,可能嘔吐;多半大便不通,但有時可能大便正常或腹瀉。
4走路或排尿時,可能引起劇痛,甚至彎腰如蝦般,以減緩痛苦。
5通常伴輕微發熱,嚴重的話,非常惡寒,體溫可能會升至攝氏39度以上。
6理學檢查上,患者可有局限性〈右腸骨窩〉、反彈性觸痛、肌肉護衛性強直,皮膚感覺過敏;移動、股伸張時痛劇。實驗室檢查則出現發燒、白血球升高。

@併發病症:
*膿腫可能爆裂,炎症擴散至整個腹腔,引起腹膜炎。
*有時闌尾破裂,炎症只局限在闌尾一帶,形成闌尾膿腫。
*闌尾動脈來自迴結腸動脈,為一終末血管,一般無交通支。當闌尾動脈因故受壓或痙攣時,容易引起闌尾壁的循環障礙,促發闌尾炎症。闌尾靜脈經右結腸靜脈回流入門靜脈系,闌尾急性炎症時,細菌或膿性栓子可隨靜脈血進入門靜脈內,導致門靜脈炎、甚至肝膿腫的發生,這些都是闌尾炎較嚴重的合併症。

  闌尾炎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,但以青壯年為多見,20至30歲為發病高峰。到目前為止,急性闌尾炎仍有0.1%-0.5%的死亡率;一旦發生瀰漫性腹膜炎後,其死亡率可高達5%-10%。

⊙慢性闌尾炎的症狀:
  患者右下腹不時隱隱作痛,通常持續數月,但很少會轉變為急性闌尾炎。西醫多半手術檢查有無其他致病原因,通常會切除闌尾。

http://www.86338633.com/news/2009/1714_2.shtml
⊙闌尾的生理功能︰
  從前認為,闌尾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退化的器官,無重要生理功能,切除闌尾對機體無不良影響。但這些理念正在改變。現代醫學研究,對闌尾功能有許多新的認識,特別是免疫學和移植外科的發展,提示應嚴格掌握闌尾切除術的適應症,對附帶的闌尾切除更要持慎重態度。

   闌尾並不多餘,因為它肩負重要的免疫作用,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部分。
   人體的免疫系統由各種免疫器官、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組成。其中免疫器官又分為中樞免疫器官和周圍免疫器官,中樞免疫器官包括骨髓、胸腺,對於鳥類來說還包括腔上囊。周圍免疫器官,包括淋巴結、脾臟和黏膜免疫系統。闌尾恰恰屬於黏膜免疫系統(又稱為黏膜相關淋巴組織)的一個組成部分。

    黏膜免疫系統指的是在呼吸道、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皮細胞下,聚集的無包膜的淋巴組織。它們瀰散地分佈於肺及小腸粘膜固有層,或形成完整的淋巴濾泡,如扁桃體、小腸的派氏集合淋巴結及闌尾。這些淋巴組織內有B細胞、T細胞、漿細胞、巨嗜細胞等,當受到局部入侵病原體的啟動,除了執行固有免疫功能外,還能活化B細胞,分泌免疫球蛋白A(IgA,抗體之一種),執行特異的免疫功能。

    人體50%以上的淋巴組織存在於黏膜免疫系統,在免疫防禦中發揮重要作用。闌尾作為其中的一小部分,雖然作用不算太大,卻也決非毫無作用。所以,在杜克大學的研究之前,已經有很多臨床醫生對切除闌尾持保留意見,除非是急性炎症,非切除不可,一般情況以保留為宜。

  據最新研究成果證實,闌尾還具有分泌細胞,能分泌多種物質和消化酵,促使腸管蠕動亢進的激素和與生長有關的激素等。另外,闌尾具有完整的內環肌及外縱肌,有一定的長度和管徑,隨著顯微外科的發展,利用自體闌尾移植替代某些管道如輸尿管、尿道的缺損和狹窄的手術日益廣泛。

  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生理學教授勞倫‧馬丁指出,闌尾在胎兒和青少年時期,發生重要作用。人類胚胎在發育到第11周左右,在闌尾中就已出現了內分泌細胞。胎兒闌尾的這些內分泌細胞,已經產生了種種生物氨和肽激素,以及有助於生物學控制(自我平衡)機制的化合物。

    胎兒出生後,淋巴組織開始少量積聚在闌尾中,在20-30歲時達到最高峰,以後迅速下降,到了60歲後完全消失。在人類的發育早期,闌尾作為一種淋巴器官,有助於B淋巴細胞的成熟。B淋巴細胞是一種白細胞,並產生一種稱為免疫球蛋白(IgA)的抗體。研究人員還發現,闌尾還參與產生能直接幫助淋巴細胞移動至身體其他部位的分子。

   闌尾的功能,還包括使白細胞對各種抗原或存在於胃腸道的異物產生影響,這樣闌尾就有可能抑制破壞血液和淋巴產生的體液抗體反應,因而促進局部的免疫功能。闌尾又像胃腸道其他部位很薄的派爾淋巴集合小結構,——從腸道內容物中吸收抗原,並對這些內容物產生反應。這個局部免疫系統在生物及控制食物、藥品、微生物和病毒抗原方面,均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這些局部免疫系統和腸道炎症,以及附屬於全身免疫系統的自體免疫反應的關係,目前還在研究之中。

  另外,根據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,闌尾的作用似乎與人類消化系統內的大量細菌有關。這些細菌多數是益菌,可協助消化食物。有時腸道的菌群會死亡或排光,例如霍亂與阿米巴痢疾,可能將腸道的益菌悉數清光,闌尾的工作是重新刺激消化系統,繁殖益菌。
  
ScienceDaily (June 1, 2011) 一項研究指出,20歲前摘除闌尾,得心臟病機率增加百分之33。
參考資料:
張田勘 闌尾並不多餘「無用器官」可能用處極大2007-10-10 15:47:00
 美国学者:阑尾并非无作用 切莫轻易切除
聯合報/美聯社華盛頓五日電2007.10.07 03:07 am
《新发现》 2010年04月号
陳勇利、蔡佑杰編譯,病理生理學手冊,合記出版〈台北〉,1999
陳世明編譯,羅賓氏簡明病理學,藝軒出版〈台北〉,1998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2K0t8DAs8c4&feature=rel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