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秋老虎的炎威(俗云『晚立秋,熱渹渹,音 ㄏㄨㄥ』,今年立秋交節氣在傍晚),即將告一段落;今天白露,氣溫開始下降,空氣中的水氣遇冷而成露,露凝而白,晨起所見,草木上濛一層白氣。
白露後一個月為寒露(10月7日或8日),露水更重,早晚溫差更大。寒露之後,再過15日為霜降,「氣肅而凝,露結成霜」,氣溫較之前更低。《淮南子》謂:「秋三月(即秋季第三個月),青女(霜神)乃出,降以雪霜。霜者,喪也;陰氣所凝,其氣慘毒,物皆喪也。」秋氣之肅殺,至此為甚。
可見從「白露弗露身」、「白露身不露、寒露腳不露」到霜降後的「一場秋雨、一場寒」,對於溫差失於防護,招致的「寒露病」(史記曾載;「君不幸罹患寒露之病」),應是此段時期(尤其值新流感流行期)的保健要點。
首先,預防秋涼、秋寒、秋凍
早晚宜添衣,出門宜帶外套。不食冰涼凍飲,少進涼冷瓜類(否則,須加薑同煮),以免寒傷腸胃。中秋前後,也是蟹肥膏黃之時,蟹性寒,故須佐薑醋;飲一杯溫紫蘇梅汁,亦可解魚蟹毒。
其次,注意保溼防燥,甘酸養陰,食療佐之。
秋季燥氣當令,雖然台灣為海洋性氣候,燥氣不若大陸型氣候的區域,如北京明顯,但肺氣所主(或表裡)之肺臟(含其他呼吸器官)、皮膚(包括黏膜)、大腸等,則不免津液收斂,其他器官亦可能出現燥象。吾人於此季節,當多食甘潤,以養肺陰、澤膚、潤腸。
秋季當令水果水梨,「本草綱目」載:「梨潤肺涼心,清痰降火,解瘡毒、酒毒。」「食療本草」曰:「胸中痞塞熱結者,宜多食之。」寶島多熱燥體壯之人(火形熱鬱而瘦亦宜),不妨適量啖之。體虛中寒或產婦,則宜燉服之。
柿子亦為另一當令水果,潤肺化痰、清熱止血,降壓清腸。惟性寒,一不可與蟹同食,二空腹不可多食,以免鮮柿中的鞣質與胃酸凝結成塊,形成柿石症。當然,體虛、運動量少者,亦不可過食,以免寒傷腸胃,且易生痰涎。
山藥、菱角、番薯此期盛產,尤其菱角,更是平時買不到。健脾潤肺,不妨常食。其他常見的白木耳(銀耳)、百合、花生(炒、炸、烤除外),都是秋季佳食。
秋季木氣衰,常見視物模糊、目乾目澀。可用枸杞、菊花、黃精等量,煮水代茶飲。可吃點微酸的食物,一方面激發肝氣,二方面酸甘化陰,有潤燥之功。所以南方常見的「糖醋」式烹調手法(最好不要炸過),不妨上場應節氣。
第三、即將進入冬季,其氣斂藏,須為冬節進補,預為開道、築基。
國人習慣冬季進補,然進補之前,首須辨明體質,進行一些「引補」的築基工程,才能充份受補。
比如濕熱體質、口乾便秘,邪實之人當先袪邪,邪去腸清之後,再予施補。亦有脾胃虛弱、溏瀉體質者,不妨先行健脾和胃,俟腸胃機能好轉,吸收能力提昇,方能受補。
寶島南地冬暖,進補不宜過早,不妨從此際開始調理,至冬至施補,效果較佳。
成長期兒童轉骨,或瘦弱兒冀轉弱為強;體虛欲受孕婦女,均不妨趁此秋涼時節,先行調理體質,基礎紮實後,方能一轉而成大局。(7/Sept./2009)
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高山流水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有關初診掛號等行政事項, 請直接電洽建中堂中醫診所 02-23212589, 02-33937275, 由專人為您作相關說明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