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

兒女是資產,還是債務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   過年後,程先生與太太回診,兩人都病奄奄的。之前不是調得挺好的,怎麼過個年,就「豬羊變色」呢?

   原來外地已成家的兒女都攜眷回來過年,程太太體恤兒女平時工作勞累,就任由他們睡到日上竿頭,也不忍招呼他們幫忙;就這樣又買、又煮、又洗(洗菜、洗衣),從年前到年後收假為止,忙進忙出的,累壞兩把老骨頭!

   我說,你們可是一年比一年老,要是你們其中一個倒下去,另外一位就麻煩了,誰來照顧你們呢?明年學聰明點,讓成家的孩子們輪流作東,外食或自炊皆可。頂多大年夜讓他們嘗嘗「媽媽的口味」,但也要提早回來幫忙。怎麼可以把父母當老媽子用呢?

   說歸說,我很清楚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」,這是「情理之常」裡的無解題。

   兒女是業種,如果沒有夠深的業緣,怎麼可能如此糾結不清?因為這種角色對待,比夫妻伴侶關係更難解套,後者還可選擇,還可脫逃;但是如果生了孩子,就不免要承擔種種責任,很難擺脫得掉。而且人之無明,讓他溺於「己之所出」的框架,甘心受縛,絕難出以理性對待。自己一個人的業力就已經很混亂了,還有其他家庭成員的業習,再加上下一代的,層層疊累,真是「剪不斷、理還亂」啊!

   但是,即使如此,國人「無後為大」的觀念,依舊根深柢固。之前一位求孕33年的57歲婦女,終於生下龍鳳胎。在體能漸衰之際(內經「年四十,而陰氣自半,起居衰矣」),還願鼓勇奮力一搏,不就是為了給祖宗一個交代嗎?《閱微草堂筆記》裡有個故事,令人驚心動魄。

   話說某老嫗,無故率數十位老太婆,突襲鄰村某家,強擄其女而去。眾人百思不解,若說挑釁,則夙無往來;以為奪婚,則老嫗已無子。女家告到官府,於是出公文下令拘捕,老嫗已攜女逃逸無蹤,同行的一群老太婆也跑得不見人影。

    牽連多人,輾轉審訊,始有一人吐實:原來老嫗孤子病重臨終之前,老嫗大慟說,你將亡是命,可惜沒留下孫子,祖宗無人祭拜,竟淪餓鬼。兒子呻吟說,孫子不一定有,但有希望。我與某女交好,已懷孕八個月,只怕一生下就會被殺。兒子死後,老嫗獨自思量十餘日,突有此舉,只是為了要保全胎兒,延續宗嗣。官府心憫說,果如此,兩三個月後,自會回來,也不必追緝了。屆期,果抱孫自首。後女為父母所棄,於是偕嫗撫孤,竟沒再嫁。

   「保全後代」表面看來是文化、道統的因素,其實背後所支撐的是生物要延續、擴張的生存動力,這股力量大到讓一群老太婆,甘冒大不韙,計劃周密地幹下擄人勾當。當然更厲害的,還是那個早夭的兒子,在那個封閉保守的年代(而且是鄉下地方),居然能突破種種藩籬,神不知鬼不覺地留下一個遺腹子。這一家人的基因,實在有它不得不存活的強勢因素。

   兒女既從我所出,常被視為己之延伸,生存目標一致,因此,再怎麼辛苦,都會咬牙捱過。但是,等到兒女成長,自己也老衰,已無餘力再照應他們,這時就會發生資源排擠效應,「甜蜜的負荷」就有可能轉成「債務」,「啃老族」一辭如是應運而生。

   究竟兒女是「資產」,還是「債務」?父母一貫的心態與教養方式,居關鍵性影響。

   首先兒女不是父母的財產或複製,只是透過父母這個通道,來到人世的獨特生命,他有他自己應許的天命,那是一條他自己的路。父母賦予其肉身,只須提供適當的環境,讓他自在成長就好了,並不需要拼死拼活,非得把孩子送出國不可(假如沒有足夠財力的話)。

   其次,任何兩兩對待的關係裡,付出比例過高,不免會有相對應的期待,這是人情之常,即使親如父子亦然。一味把生活重心與目標放在別人身上的人,常形成他人的噩夢。「以愛之名」是很恐怖的糾結,以前的孤兒寡母、現代的單親家庭,必須特別留意這種狀況。

    早點放手,給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;也給自己喘息、學習的空間,這是親子關係保鮮的不二法門。(28/June/2009增修)

(文字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
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

那人獨居不好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        Liza總是嫌自己中圍不夠纖細,但這是骨架的問題,無論如何努力,總難改變這個先天的侷限;但她還是煞費苦心地設法「鍛練」腰肌,老是像某種脊索動物,不停地蠕動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幾年前,受洗之後的Liza,彼時的樣貌,如沉靜的、休眠期的火山,年少時的種種不安與焦躁,求偶期的諸多放蕩,如今俱沉澱矣。這是生命進程自然的樣貌與變化,如同疾病病程的發展與轉歸,自有其節律,人生亦復如是。但只要一息尚存,燄心猶熾,炎烈之勢仍有可能隨時引爆,只是或許不像當年那麼熱燙罷了。

        過了好一陣子,某個燠熱的週末中午,我正在吃飯,突然聽到一陣踢踏聲—現在是休息時間,病人來了嗎?

        我狐疑地轉過頭去—站在那裡,沒出聲,只在原地踢踏示意,笑得花枝亂顫,滿面含春,流光霞蘊,如一蔟盛開的桃花,不是Liza嗎?臉上透著亮豔欲滴的粉紅煥采,這是怎麼回事?

       我吞下一口飯,站起身來,走到她面前。她說,我要結婚了,我這才注意到她旁邊一位矮胖的中年男子。延請他們坐定後,我趕緊到後面稍微整裝一下,出來之後,立刻與這位弟兄握手,恭喜他與我們這位姐妹締結連理。

我倒很好奇他們是怎麼結緣的?弟兄有事先走一步。她説是在教會認識的,聊得極投機,之後欲罷不能。Liza原就健談,加之什麼都能講,也敢說,於是就這樣一聊訂終身。

由於深知「寡人有疾」,而且在醫者面前,更是百無禁忌。因此問她:「能用嗎?」這對她非常重要。她說,還不知道,因為都是虔誠教徒,不能有婚前性行為。我揶揄她,那萬一不好用,你不就虧大了?她笑說,其實對方也很耽心應付不來。

Liza體型豐滿,活潑生動,極富生命力,從不避諱她的情史,總是轟轟烈烈,一場又一場,懷抱愛的憧憬,卻也一再經歷失去與被欺枉的痛苦。幾年前,歸入主的名下以後,桃花就此止步。聖經說「那人獨居不好」,她也就因此一直為婚姻禱告。

但婚嫁對象可遇不可求,現代人又多晚婚,「獨居」問題依舊無解。

一般人往往很容易因為一時的激情,隨意開始一段關係,然而並沒有任何承擔的心理準備,更沒有優雅離開的能力,不僅輕薄了對方,也糟蹋了自己,徒留更多心靈的創傷。

有些人是一定要有伴的,那澎湃的熱能,若無出口,那受苦折騰磨難的靈魂,惶徨失走,說不定就慢慢失去了本來面目。即使進入婚姻的常軌,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,但肉體的滿足會是極大的力量,可以讓他安止,有一個平衡的標靶,其他的問題就慢慢再解決吧。

歲月與歷練帶來成熟的契機,真愛值得等待,Liza經過多年的孤寂,終於找到她的真命天子。婚姻是一門很大的功課,兩個人願意一起成長,承受磨合的痛苦,也願意攜手面對日後的風雨人生,只要有這個願力,不管多大的難題,相信他們都過得了關。(3/July/2009 9月15日刊於邊邊角角藝文,後半部專業觀點,俟日後成書一併發表)

     每星期二發新稿,請從本部落格〈首頁〉左邊〈推薦連結〉點入〈邊邊角角藝文〉即可。各色人等,人生各層面的問題,讓你深思,讓你低迴,敬請期待!

(文字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

俯仰無愧,健康自然來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   前幾天,有位從基隆來的初診病人,病情有點複雜,她說:「醫生,你趕快讓我好起來,我要找洗碗的工作,我可以吃自費的藥。」碰到這種求治心切的病人,必須特別小心;我實在怕她病急亂投醫,萬一碰到別有意圖的人,花錢事小,傷身就麻煩了,否則電臺賣藥、還有隨便誰都可以賣的什麼「健康食品」,為什麼滿街都是。

   坦白説,疾病的形成與痊癒都有一定的進程,也需要相對的時間。我當然希望一包藥或一針就讓她好,但這不是治療的常軌。急症或者病情單純的狀況,立即見效,當然是可能;但是,勞損所致的繼發性或多發性病症,除了好好「養」回來之外,別無他途,這才是根本的治療之道。

   肉身是靈命的載具,我們如何濫用、耗損,最終它都會忠實地返饋;或許體質、稟賦有強弱之分,但只是「爆發點」遲速不同,這是自然法則,無人能倖免。

   一個人的生活史、生命歷程,我們在與他交會的那一剎那,其實就已了然,他大約是怎樣的人、如何過日子、他的生命態度、他愛不愛自己、他的病是怎麼來的?在那當下,就大約有了輪廓。

   這些,除了依據中醫既定的望診理論外,其餘就是經驗法則,還有醫者本身的敏感度。像這位雨港來的女病人,最明顯的就是,項後(頸椎根處)肌肉賁起如小丘,過去荷擔小販身上常見,這是負重過度所致。其次,兩眼間(山根)細紋明顯。毫無疑問,這又是一位被生活壓力催逼的人!

    藥要吃得有效,得先安她的心。我花了至少半小時,首先,告訴她:做,不會死;煩,才會。生活裡,面對紛至沓來的考驗,已經夠累了,就只是直心去處理就好,一件一件按部就班來,千萬不要賠上我們的情緒。而且只要專注現在正在做的事,吃飯就好好吃,吃出米粒的甜香。走路就好好走,覺察肢體、關節的韻律,還有肌膚的觸感,就算有酸痛的感覺,就去觀看它的變化。作事就仔細做,不要心不在焉,否則是雙重浪費,因為兩邊都沒搞好。煩惱很多,但它於事無補,我們要把有限的資源與力氣,花在刀口上。

   中間還插進幾位複診的病人,好在她聽得進去,斷斷續續,說到她展顏。給了原則,還要有具體的方法,生活、身體各方面,她一條、一條記下來。我呢,第一步,讓她好好睡個覺,養病不能急,就從這裡開始罷。

   人會生病,多半是情緒負荷過多所致。有些自己知道,有些潛伏在意識深層,自己也未必察覺,譬如癌症就是這樣來的。

   文壇某風流人物,最近因肺腺癌過世,此君幾段感情(還有未及備載的),大家耳熟能詳,有謂「情」(或曰色?)是他的致命傷,信然。然則,凡是涉及他者之事(戀愛、乃至於作愛做的事,總是要有一個客體存在),最好能為他人多設想一些,於人無虧、於己無憾,再做不遲。這是作為一個直立行走的男子漢,讓人尊敬的基本前提。

  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、五十而知天命、六十而耳順、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,證之於今,仍然是合時的養智及增壽之道。

   不惑,就是充分認知自己的所做所為,明白自己生命的方向,知所當為與不為,完全能掌握進與退的分際。

   知天命,不是消極的認命,而是心平氣和的接受命運所賦予的一切,因為這是我們此世的功課。在命運面前,只有完全的馴服,我們才能明白所有安排的底蘊,並在這個透徹的了悟中,察覺自己的極限與潛能,從而圓滿此生的學習與任務。

    耳順,由於閱歷與磨練,我們但聞其言,即解其微旨,因此了然一切,並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人與人之間的種種差異,沒有過激的批判與情緒投射;對於世間的諸多繁複變貌與風景,也能採取不同的角度,氣定神閒地欣賞與體察,水波不興,達到「此心到處悠然」的境界。

   至於從心所欲而不逾矩,如果前面打底的工夫,都確實作到,這一步自然水到渠成,隨興趣化,天機自然湧現。這是一個由於「節制與自律」,所換來的自由階段,你可以全然作你自己,不會引起太多波瀾。

   每一個人成熟與進化的步程不一,若大柢能循這個脈絡發展,行事俯仰無愧,也能適度關愛自己,應該不會罹患惡疾;就算遇上,也能泰然面對,得治的機會相對提高很多。

   所以,養生,應該要以修德為根本呀!越少心理負荷的人生,才越容易看見陽光,那是生命蘊育的所在啊。(24/Sept./2009)

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

回不去的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    蕭伯伯是山東老鄉,一口荷澤土腔,簡直是我們的聽力魔考。聽不懂呀,到底說什麽?他坐下來就嘰哩哇啦一長串,每次都要豎起耳朵,很用力地聽,有時只好用寫的(他還認得一些字)。日子如斯過去,我也慢慢聽懂幾成他說的話。每次,看到他對新來的護士妹妹說話,看到她們那種茫然的神情,不由得滿腔同情。

   每次他來看診,總喜歡拎個什麼吃的給我,一開始是三合一咖啡沖泡包,我不喝那玩意兒,但也不好說什麼,就這樣積了一抽屜。在家鄉他們都這麼做—上人家門,總得帶點什麼,才不失禮數。

   有兩次他回家鄉,捎來一小瓶寧夏的枸杞酒,或一包枸杞、阿膠,反正不是叫我吃下去的,就也還好。現在他送包著蔬菜的蛋餅,健康概念稍稍提升了些。

   他吃太多藥,每天都在不同的醫院、不同的科別打轉,是典型的Hospital(Doctor) Shopper。有些症狀顯然是藥物之間的相斥作用,但只要一有副作用出現,他就立刻求診吃藥,或打針、外擦。反正他是榮民,看病不用花什麼錢,又有醫護人員噓寒問暖。

   他大約一個月或三星期來看一次,可我對他的病情,坦白說實在有點「愛莫能助」呀!

   我曾經嘗試要好好給他上個課,可是很難,他根本聽不進去;他要的不是這個,他要的是人與人間的一些連繫,一些善意與溫情。

   蕭伯伯跟他的什麼姪子住在一起,大概是搭蓋在院子裡的違建小房間裡,悶溼且熱,他們也不怎麽睬他。他呢,每天就這樣很固定地到這裡、那裡,看個病、拿個藥,看看相熟的醫師、護士,找人說說話,找一點家人的感覺。

   有一次,他要回鄉前,我還給他拍了照,路途遙遠,老人家是說不準的;好在他又如期回來,還捎了瓶枸杞酒。

   回來啦?嗯,挺好的。

   他常說某醫師對他很好,給他很多藥…,聽了令人哭笑不得。除非他要回大陸家鄉,怕萬一受寒、腹瀉、中暑之類,我才會開較長天數的藥,否則頂多開三、四天。凡藥皆有藥性,豈能當飯吃?

   像他這種單身的老榮民,以前在萬華的醫院見過很多,當然天母榮總才是大本營;大都有著相似的面容,一張線條下垂、略顯徨惑的臉。他們在這塊土地度過青春歲月,總想著要回家,因而異鄉恆是他鄉,在這裡是沒有根的;兩岸開放後,家鄉儘管咫尺天涯,卻已物是人非,再也回不去了……

   不屬於這裡,也不歸隸那裡;既在這裡,有時也在那裡,他們就像一隻孤鳥,飛過來、飛過去,尋尋覓覓,卻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……

   其實,與其一味索求外來的溫暖,不如定下心、安靜下來,好好跟自己相處。一個人只有在真正擺平他自己以後,才能跟周遭的人與環境,取得最和諧的共振頻率;那不安與焦躁,最終會讓他看清,混亂的源頭,原來就是他自己呀!

   只要你安定了,你就擁有最堅實牢靠的堡壘,不管是在山巔水湄,在貧瘠的窮鄉,還是在繁華的大市。心的所在,自然就會煥發著家的溫暖……。(21/July/2009)

9月8日刊於邊邊角角藝文)

    每星期二發新稿,請從本部落格〈首頁〉左邊〈推薦連結〉點入〈邊邊角角藝文〉即可。各色人等,人生各層面的問題,讓你深思,讓你低迴,敬請期待!

(文字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

關於「養」的幾個要素——中醫角度的觀點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  「養」,這個常用字,吾人日用而不深思,若從中醫角度來看,其實蘊藏頗多特殊的意涵,值得咀嚼。

   養為形聲字,從食,羊聲。本義為飼養,民以食為天,生命之能緜延持續,首須食養,撫幼、奉親,餵飽肚皮之後,才有餘力言及其他。整部華夏民族的歷史,就是一部求食、避免凍餒的生存史。中醫經方大典「傷寒論」之所以成書,亦是在連年荒饑的背景之下,為拯生民而成書。

    所以,供養、奉養、撫育,為養的第一義。當然也擴而為生活面的全方位照護,如「以養父母」宋‧王安石《傷仲永》、「凡食,養陰(按,此陰為有形之陰血)氣也;凡飲(按,飲為流質,但古代少凍飲,故此說尚通),養陽氣也」《禮記‧郊特牲》。又如養兒育女,則另寓生育之義。

   與中醫較有關的,如養生(長、收、藏)、養身、養形、養病(以五味、五穀、五藥養其病《周禮‧疾醫》)、養傷等。另有較形而上的,如養心(養心莫善於寡欲《孟子》)、養元、養氣(我善養吾浩然之氣《孟子》)、養性、養真(養真衡茅下,庶以善自名《陶潛》)、養志、養望(不養望於丘壑,不待價於城市《北史》)、養晦……。

   從以上可以看出,關於「養」的幾個要素:
   首先,是資糧,從具體的糧食到形而上的修為,皆屬之。
   其次,是堅持的心力與意志,遵循一定的軌則,積日而成功或一意執誤,甚而自毀。
   第三,最重要的,這裡面有時間浸潤的痕跡,隨著流光遷移,許多物事在不知不覺中,慢慢量變、進而質變,最後甚至衍化成一個我們完全認不出來的陌生怪物。但這是我們自己「養」出來的。

    舉兩個成語說明:
★ 養兵千日,用在一朝
「養兵千日,用在一朝。我要你跟去走一遭,你便有許多推故!」《水滸傳》
★ 養精蓄銳
「不如以現在之兵,分命大將據守險要,養精蓄銳」《三國演義》

   前一句,參加過聯考者,當心有戚戚焉。其實,養兵何止千日,我一位同科考上中醫師特考的同學,就考了13年,也許還有更久的。
    第二句,重點在「蓄」字。易經有小畜、大畜卦。畜,又作蓄,積也、聚也。從小畜的蘊釀之象,到大畜的大積而能養、能知進退之義,可知「蓄」之深義是,能在時間推移中,儲備、累積、磨礪最精實的戰力,以備他日所需〈若朝正向發展的話〉。

   再舉兩個反面的成語托襯:
養虎遺患 
「楚兵罷〈疲〉食盡,此天亡楚之時也,不如因其飢而逐取之。今釋弗擊,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。」《史記‧項羽本紀》
養癰成患 
「真是養癰成患,將來他的羽翼越多,越難動手哩。」清‧李汝珍《鏡花緣》
這兩個成語意義相類,意指若不能明察秋毫,防微杜漸,及時採取適當的對應措施,只怕禍患坐大,就要自遺伊戚了。

    癰,乃氣血受毒邪所困,而壅塞不通之意。「外癰」,多發于軀幹、四肢等體表部位,如「頸癰」、「背癰」、「乳癰」等。 外癰多是多個毛囊和皮脂腺的化膿性炎症,乳癰(即乳腺炎)則是乳腺組織的化膿性感染。「內癰」發於臟腑,如「腸癰」、「肺癰」、「肝癰」等,即良性或惡性腫瘤。

   疾病到成癰的階段,勢必經歷漫長的轉化過程,絕非一日可蹴。而人皆有求生之本能,何以一任而至此?兩句話可概言之:無知與大意。

   某中年男士經患家相介而來診,彼時便難、失眠已多時,西醫診察莫名所以,告以須照大腸鏡,也許須開刀,辨明是否癌變。經四診診為肝熱所致之瘀毒火鬱,予茵陳蒿湯,便通眠安而解。緊急狀況既經解除,仍須繼續調理,改變生活習慣與體質,才是治本之道。兩次回診後,此君旋即失蹤,去電詢知,自認病痊。但介紹人卻告以,此君仍日日食炸烤燒炙之物。

   坦白說,此君狀況確已瀕臨癌變邊緣,惜其失防,仍以火毒之食養身……

   另有一位血崩病人,幾年前曾因產後數年身熱頭暈未愈而來診。此次則因子宮肌瘤手術,輾轉復經刮除處理後,崩漏迄今兩個月餘未淨,且易數醫仍未痊,只好北上就診。病人面白如紙,自是虛極、憊極,且口乾舌燥,夜難成眠。(詳細醫案另記)

   總之,經血止後,翌月經未行,西醫審慎,怕又引起血崩,請其回頭找中醫。給藥後,經來,但量極少,較未病前為少。病人疑問,何以如此?

   積年造成之夙疾,豈能冀其片時得痊?我說,你這個症候是要「養」的呀,養到一定的時候,氣血調順,諸疾自已。

   時間真是偉大的魔法師,通過光陰的暈染,有人走向新生;卻也有人墜落死亡的蔭谷,永難出脫……。

「養」之時義大矣哉。(17/Sept./2009)

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

他娶了大嫂為妻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   他來看病是因為手傷,工作中不小心被電鋸傷及大拇指,傷口幾乎見骨,先送西醫,動了手術,一度還感染發炎。因為服了不少西藥,吃到胃痛,於是趕緊來看中醫。我給他吃一些行氣通絡的藥,提升元氣,促進末梢血循,這樣他會復元得快些。

   他已經作了二十幾年的木匠,每天早出晚歸,有時甚至全年無休。等藥的空檔,有時他會和其他病人聊起來,聊最多大約就是佛學的一些基本概念。在那以後,我才慢慢知道他的身世。

   最令人吃驚的是,他娶了大嫂為妻—「兄終弟及」不是歷史課本上,遠古或邊陲住民的生活,而是活生生的、現代人的故事。原來,他23歲那年,退伍回來,正準備考二技的時候,當時已娶妻、負擔一家生計的大哥,海釣溺死,他這一走,徹底翻轉了他的生命。

   連悲傷的時間都沒有,拎起他留下的吃飯傢伙,他立刻跟著大哥的木工同伴,下海學起手藝。用心虛心,加上他機械專科的理工背景,讓他很快摸索出門道。不到兩年,就晉級為師傅。

   這段期間,哥哥的遺腹子一天天長大,嫂嫂臨盆在即,加上家中倆老及兩個三到五歲的侄子,還有未付清的房貸;現實的壓力讓他無法作夢,要活下去,讓一家子團圓,成為他唯一的目標。

   他偷偷喜歡著妹妹的一個同學,一直放在心裡,從來沒有採取任何行動。只是努力工作著,讓汗水化解一些思念的情緒。直到有一天,嫂子的父親,託人帶來口訊,探詢他是否有可能娶他女兒?初時,他不置可否。隔一段時間,又換另一個人來問同樣的問題,他知道自己不能不有所抉擇了。於是,為了保持完整的一個家,他成了遺腹子的父親。

   多年後,某次重逢,得知暗戀的女孩嫁得並不好;對方問他,那時為什麼不追她呢?心痛之餘,他也只有無言。

   那年冬天異樣的溼冷,大陸還爆雪災。他的拇指總是放電似的抽痛,工作起來不太麻利,也使不上力,休息時卻猛冒虛汗。我望著這個兒似乎比我還矮的男人,心想,為一個家承擔這麼久的責任,什麼時候才能做他自己呢?

   曾經他為了鬆口氣,下工後到附設卡拉OK的茶室瞎混(當然有小姐),太太追到,劈頭就賞他一巴掌,他也不回應,只是隨她回去。

   大他三歲的太太,個兒比他還嬌小,兩個人站在一起,其實還挺配的。當我得知他早夭的哥哥,是個身高180以上的頎長美男子,曾半開玩笑地說:「老婆是哥哥幫你挑的。」學生時代他最欣賞有才氣的女生,曾經說過「絕不娶崙背的小姐」,豈知嫂子正是崙背人,他竟沒有選擇的餘地,命運的安排最後卻把他們緊緊地繫在一起。

   為了撐起一個家,老婆也很努力,早上賣早餐、下午批青菜來賣、空檔就幫人家打掃…;而他則把賺的每一塊錢都原封不動地交給她。就這樣他們還清貸款,還多買了一棟房子,三個小孩也拉拔長大。最近在太太的建議下,三個小孩由他收養,在法律上正式成了他的兒子(雖然孩子總是被祖父寵著,他對他們的教養方式,向來使不上力)。

   一切都是現成的,他只是補滿那個空缺,然後讓它繼續運作。他的人生因此變得極單純且確定,每日如齒輪般規律地運轉著。他仍時常想起他的哥哥,在那個扭轉他的命運的午後,哥哥邀他一起去海釣,他拒絕而選擇留在家裡溫書;然後,看著他揹著釣具的背影,走出家門、走出大夥的生命……。

   當時,他當然也並不知那是他所能做的,最後的,一個「選擇」。

   手傷逐漸好轉。有空的時候,他也會帶著老婆到海邊走走,或陪她到烏來泡溫泉,鬆解一下緊繃的筋骨。大兒子想學木工,最近也開始跟著他上工。

   他愈來愈發現自己像一片樹葉,順著生命之海流蕩,由於完全放鬆,沒了自己的形狀,以致於沒有任何阻力,因此可以漂得更快更遠……。27/Aug. /20099月1日刊於邊邊角角藝文)

    每星期二發新稿,請從本部落格〈首頁〉左邊〈推薦連結〉點入〈邊邊角角藝文〉即可。各色人等,人生各層面的問題,讓你深思,讓你低迴,敬請期待!

(文字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

百香梨漿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百香梨漿


▓食譜‧撰文╱李璧如  攝影╱李東陽

 

    古稱「百果之宗」的梨,色白,是秋令應時水果,薔薇科、梨亞科、梨屬。在我國植栽歷史約二千年以上,全球約20種,我國即佔13種。目前中國梨品系,多達千餘種。

    東方梨可生食,分秋子梨系統(如京白梨、南果梨)、沙梨系統(如橫山梨、20世紀梨、雪梨)、白梨系統(為我國較優品種,如鴨梨、慈梨)等。台灣栽培最廣的是橫山梨,俗稱「粗梨仔」,低海拔山區即可種植,果肉硬澀,品質不佳。20年前,引進新世紀、幸水等溫帶梨的冷藏接穗,嫁接在橫山梨枝條,為「高接梨」,品質較佳。西洋梨則須經後熟軟化,方能食用。
    蘭州軟梨是秋梨中上品,鮮果置半至一個月,果肉即軟爛蜜甜;若冰凍,來春再食,果肉成漿液,可吸吮食之。「評註飲食譜」謂,平津果攤,每屆嚴冬均見凍梨出售,其梨經凍,皮色黝黑,不知者視為爛梨。此物最解北地煤火薰毒。(按:北地嚴寒,何以此物盛產?大陸型氣候燥氣偏旺,兼以外寒,須閉戶引火暖之,兼多食蒜辣火鍋,故熱燥之毒難免,梨誠為北人寶果)。
   梨性涼,味甘微酸,入肺、胃經,能潤秋燥。「本草綱目」載:「梨潤肺涼心,清痰降火,解瘡毒、酒毒。」「食療本草」曰:「胸中痞塞熱結者,宜多食之。」大抵熱燥之症皆宜,「隨息居飲食譜」謂:「濡燥散結通腸…治中風不語,痰熱驚狂溫暑等痾,並絞汁服,名天生甘露飲。」
   梨含水量高,占87.5%,碳水化合物(主要是果糖、葡萄糖、蔗糖)10.7%,還有多種有機酸、果膠含量也不少。熱實體質的肝病、三高症、糖尿病患者皆可多食,瀉熱清腸。梨廣泛用於食療,如治燥咳的秋梨膏、青龍白虎湯(與白蘿蔔或橄欖搗汁兌服)、高熱後補液的五汁飲。
   咽乾聲喑者,可日飲梨汁一杯,甚者可加胖大海五錢、桔梗三錢煮服。燥熱出血,鼻血、痔瘡出血,梨、鮮藕、荸薺等量榨汁飲,有助緩解。
前賢常以梨皮入藥或食療方,惟脂溶性殺蟲劑多残留外皮脂肪層,食用時務必多削些皮,且要洗淨;與蘿蔔相間收藏則耐貯存。
梨性冷利,中虛寒瀉、肺虛涎清及產婦、婦女經期應忌食或慎食。新產及病後,宜蒸食之(可去虛熱)。
   至於原產巴西的百香果,為西番蓮科、西番蓮屬的常綠多年生蔓性植物,20世紀初,日人引入種植。因果香濃郁,混合多種水果的香氣,適合製成果汁或濃縮汁。富含維生素,紫色種中,每百公克含維生素C34.6mg,其穩定度堪媲美柑橘類果汁。
   百香果又名時鐘果,性平味甘酸,果實清熱解毒、鎮痛安神,可緩解熱鬱型痛經、失眠、痢疾之不適。
這道百香梨漿甘酸適口,秋來燥氣逼仄,正好以甘酸養陰,涼潤滋補,老少咸宜。

 以下為6人份 

材料:  
1.      百香果5
     

2.      水梨1

3.      開水4

4.      蔓越莓少許。

(計量杯為一般家用電鍋200c.c.量米杯)

作法:

1.      將百香果洗淨、加水4杯,打成汁。

2.      打好的百香果汁過濾。

3.      倒入碗裡,將水梨切半月型,加入碗內,灑上蔓越莓。

Tips

1.       百香梨漿可冷飲,也可熱飲;生飲解熱煩,溫服清虛熱。


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

愛情的宿命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   看診中,手機傳來簡訊的提示音。病人走後,我打開一看,原來是昊元的訊息:李醫師,請問「業」是可以消除的嗎?

   好傢伙,好一個大哉問!

   前一陣子,他還帶著念博士班的女友來就診,這是他交的第一個女友。這一陣子,他找到新的工作,開始上班,比較少來診所走動。沒想到再出現時,就帶著一個女生。

   女朋友嗎?他靦腆地點了下頭。我很高興他交了女朋友,感情需要歷練與學習,一個實質存在的對象,可以讓他照見自己,快速提升他的成熟度。

   然後,大概忙著實驗室的研究工作,還有膩著女友,於是又有很長一段時間失聯。偶爾,來個電話:「李醫師,我朋友經痛,我可以給她吃什麼?」不外是這類的求助。這個體貼的大男生,正沉浸在甜蜜的戀情裡。

   戀人的眼裡只有對方,他們的世界極遼闊,像海一樣,消融彼此;也極狹隘,鮮明尖銳地標示著兩造的差異。在傾慕的早期,他們只見到「同」的部分,於是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他們背對著全世界,形成最堅實的聯盟。戀情逐漸成熟後,稍稍有些空隙,可以喘口氣,退一步端詳彼此,也看看周邊的風景,這時候,可能會發現,最愛的那個人,竟有著不同的面孔…。

   也許這就是愛情的宿命吧?問道的人,難道已經領略過最高峰甜美的滋味,開始走向另一段里程了嗎?

   我回了簡訊:「業,是可以消除的;不過必須從『面對』下手,然後繼之以深沉、如實的懺悔…」

   然後,夏天走過、秋日已屆。在一個颯爽的午後,昊元突然出現,滿臉鬍渣,白睛微紅,神情衰憊至極。我大吃一驚,發生了什麼事?

  他坐下來,說:「我和她分手了…」

   為什麼呢?

   他說,「因為她看不到我的未來,現階段的我,無法提供她所要的安全感;而且她覺得我有些地方很幼稚,希望我改掉一些毛病…」

原來如此,竟把一個帥俊的小伙子折騰成這樣!唉,情之所鍾,正在我輩,誰叫我們是有情眾生;只要沾到這個邊,就不用講道理了。

   於是,我開了些疏肝理氣的藥,其實,這時候說什麽都是多餘,只要安靜地聆聽就好,他會自己理出頭緒;只是那撕裂的新傷,一時令人無法消解…

   微寒的冬風吹起,他又出現了。「李醫師,你還是開上次的藥給我,吃了心情會比較好。」這沒問題,不過,他看來還是沒什麼精神,情況恐怕不太妙…。

   當然他還在養情傷,傷口還來不及結痂:「某某老師說她這兩年有可能結婚…」

  然後呢?

 「我被動地接她電話,她說如果我改掉一些毛病,她還是願意給我機會…」

  那你現在怎麽決定?

 「眼前我沒本事娶她,可是她家的狀況又需要經濟支撐…,想到她要嫁給別人…」

   哎,看開點,你還會認識別的女生;相遇的時間不對,就算人對,也是無可奈何啊!

   晚上,他傳來簡訊:冷眼看妄念演戲,看它究竟如何……

   很辛苦費力的過程。不過,我相信夙有慧根的他,一定過得了關的!這些真實奮戰過的經驗,那苦澀也是生命的沃肥。勇敢地嘗試吧,長遠的人生歷程裡,我們需要各種不同的養分,形形色色的遭逢,最終都會哺餵生命,轉而開出碩美的花。

    這是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。所有的失敗,不就是為了成就明日的豐收?把自己準備好,你的Mr.或Miss.Right 說不定正從另一個路口岀發,朝你的方向,筆直走來?(19 /Aug./2009)〈8月25日刊於邊邊角角藝文)

    每星期二發新稿,請從本部落格〈首頁〉左邊〈推薦連結〉點入〈邊邊角角藝文〉即可。各色人等,人生各層面的問題,讓你深思,讓你低迴,敬請期待!

(文字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

白露之後的秋令保養大法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璧如/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

   秋老虎的炎威(俗云『晚立秋,熱渹渹,音 ㄏㄨㄥ』,今年立秋交節氣在傍晚),即將告一段落;今天白露,氣溫開始下降,空氣中的水氣遇冷而成露,露凝而白,晨起所見,草木上濛一層白氣。

   白露後一個月為寒露(10月7日或8日),露水更重,早晚溫差更大。寒露之後,再過15日為霜降,「氣肅而凝,露結成霜」,氣溫較之前更低。《淮南子》謂:「秋三月(即秋季第三個月),青女(霜神)乃出,降以雪霜。霜者,喪也;陰氣所凝,其氣慘毒,物皆喪也。」秋氣之肅殺,至此為甚。

   可見從「白露弗露身」、「白露身不露、寒露腳不露」到霜降後的「一場秋雨、一場寒」,對於溫差失於防護,招致的「寒露病」(史記曾載;「君不幸罹患寒露之病」),應是此段時期(尤其值新流感流行期)的保健要點。

   首先,預防秋涼、秋寒、秋凍
   早晚宜添衣,出門宜帶外套。不食冰涼凍飲,少進涼冷瓜類(否則,須加薑同煮),以免寒傷腸胃。中秋前後,也是蟹肥膏黃之時,蟹性寒,故須佐薑醋;飲一杯溫紫蘇梅汁,亦可解魚蟹毒。

   其次,注意保溼防燥,甘酸養陰,食療佐之。
秋季燥氣當令,雖然台灣為海洋性氣候,燥氣不若大陸型氣候的區域,如北京明顯,但肺氣所主(或表裡)之肺臟(含其他呼吸器官)、皮膚(包括黏膜)、大腸等,則不免津液收斂,其他器官亦可能出現燥象。吾人於此季節,當多食甘潤,以養肺陰、澤膚、潤腸。

    秋季當令水果水梨,「本草綱目」載:「梨潤肺涼心,清痰降火,解瘡毒、酒毒。」「食療本草」曰:「胸中痞塞熱結者,宜多食之。」寶島多熱燥體壯之人(火形熱鬱而瘦亦宜),不妨適量啖之。體虛中寒或產婦,則宜燉服之。

   柿子亦為另一當令水果,潤肺化痰、清熱止血,降壓清腸。惟性寒,一不可與蟹同食,二空腹不可多食,以免鮮柿中的鞣質與胃酸凝結成塊,形成柿石症。當然,體虛、運動量少者,亦不可過食,以免寒傷腸胃,且易生痰涎。

   山藥、菱角、番薯此期盛產,尤其菱角,更是平時買不到。健脾潤肺,不妨常食。其他常見的白木耳(銀耳)、百合、花生(炒、炸、烤除外),都是秋季佳食。

   秋季木氣衰,常見視物模糊、目乾目澀。可用枸杞、菊花、黃精等量,煮水代茶飲。可吃點微酸的食物,一方面激發肝氣,二方面酸甘化陰,有潤燥之功。所以南方常見的「糖醋」式烹調手法(最好不要炸過),不妨上場應節氣。

   第三、即將進入冬季,其氣斂藏,須為冬節進補,預為開道、築基。
 國人習慣冬季進補,然進補之前,首須辨明體質,進行一些「引補」的築基工程,才能充份受補。

   比如濕熱體質、口乾便秘,邪實之人當先袪邪,邪去腸清之後,再予施補。亦有脾胃虛弱、溏瀉體質者,不妨先行健脾和胃,俟腸胃機能好轉,吸收能力提昇,方能受補。

    寶島南地冬暖,進補不宜過早,不妨從此際開始調理,至冬至施補,效果較佳。

    成長期兒童轉骨,或瘦弱兒冀轉弱為強;體虛欲受孕婦女,均不妨趁此秋涼時節,先行調理體質,基礎紮實後,方能一轉而成大局。(7/Sept./2009)

(圖文版權所有,引用或連結,請註明出處,謝謝。)

高山流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