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歲橙橙經歷過9月底的排寒過程後,媽媽我對於中醫的治療信心大增,以為此後的療程將是風調雨順,穩穩的改變體質。豈知道平順安穩的日子只有一個禮拜。
10月的第一週剛結束,橙橙又開始發燒了,而且白眼球佈滿血絲、眼睛不斷冒出眼屎,詢問李醫師,確定橙橙在排肺部的寒氣。我內心吶喊著:「蝦咪!寒氣不是一次就排完的喔!」才知道原來排寒如同剝洋蔥般,透過發燒及其他不同症狀,將寒氣層層褪去。
因為已有一次經驗,心情不再那麼緊張,燒燒退退三天後,眼屎量開始減少、眼球的血絲也逐漸退去,但和前次相同的蕁痲疹,緊接著又來搗蛋了。心想,應該2、3天依舊會自行退散吧!但是這次卻非如此,持續了2週,每天都起疹4、5次,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。
家中長輩無法忍受金孫ㄟ受這樣的折磨,氣得說:「妳帶他去看那什麼庸醫!那有人越看病越重的,不要再看中醫了,快帶去大醫院檢查是什麼毛病!」孩子難受,為人母的我更是心痛ㄚ,情急之下還吼了回去;說真的沒有對李醫師有一定程度的信任基礎,真的很容易就被瓦解,而走回頭路~~~
這是怎麼回事ㄋ?寒氣排出,應該不用那麼久吧?不只我納悶,連李醫師也覺得不可能ㄚ,一定生活模式或飲食習慣那裡不對勁,才會如此?
ㄚ~~~~~我說:「會不會是天漸漸涼了,房間不再開冷氣,但擔心怕熱的橙橙睡覺會滿頭汗,就把電風扇開到最強,直直對著橙橙吹的關係?」
只見李醫師眉頭一皺,用手拍一下桌子,怒言說著:「難怪!好不容易排出的寒氣,這樣直直的吹這電風扇,又將寒氣灌入體內,難怪都不會好!」
ㄜ~~這是我第一次看李醫師那麼兇,到嘴邊的話又全吞了回去,其實我本來還想接著說:「我還在他床上墊上一層會冰冰涼涼的墊子,幫他降溫以免汗流浹背」,只怕說出口她連桌子都掀了吧!@@
李醫師評釋:
人的五官七竅,尤其鼻(肺竅)、眼(白睛屬肺)、耳(腎竅,以前常吃西藥,必然損及腎氣,感冒才容易得中耳炎),是感冒時常見的排寒管道,一般只要觀察、給它時間,大半會自行消退,並不一定是「什麼炎」,那來那麼多炎?寒涼藥吃多只會消耗元氣,重要的是,僅需給予支持以及等待的耐心,讓身體有元氣及時間,外排這些不正邪氣。
夏天有人喜歡吹冷氣、電風扇,人體應該要有調節溫差的能力,但現代建築也的確有其盲點,即使如此,也不能對人直吹,許多吹腳的,到一定年限後,就開始患風濕,腳酸到爆。喜歡打赤膊睡、直吹胸口的,你就等著以後得心臟病吧!
那些涼蓆、冰墊、保冷帶(掛在脖子上),直接接觸背部、頸項,這些都是膀胱經的通道,寒氣進入的主要路徑,這下可好,貼著這麼密合,你想會如何?
可是怎麼辦?橙橙每次要入睡前,體溫都會升高,太熱流汗後,又怕他犯疹才出此下策。沒想到是我的自作聰明,害得他多苦了兩週,真是對不起他啊!
李醫師說進入秋季,人體照理說要能感受到涼意,大家都在穿外套的時候,你卻還不覺得冷穿短袖,別以為是身體好,這是體況不尋常。
原來如此,我以前也沒有這概念,這就像有的人不太會感冒發燒,一旦不適就是大病同樣道理,明明寒氣侵體,身體應該會自動排寒,產生鼻涕、咳嗽,或是發燒排出寒氣;沒能有這些反應,表示身體失衡了,寒氣無法排出體外,日積月累,當然一發不可收拾啦!
於是,李醫師改變藥方,讓橙橙的身體能夠正常去感受溫度,而我回到家就將電風扇對著天花板吹,再偷偷撤掉涼墊,床邊放條毛巾,他一流汗就馬上擦乾,這樣的改變,出疹開始慢慢減少,3天後蕁痲疹便消失無蹤!
呼!真的是鬆了口氣ㄚ,而這次歷程,居然讓橙橙長高三公分ㄟ!目前2歲2個月的他,明顯比同年紀的孩子高上半個頭(身高95公分),算是意外的收獲ㄋ。
胸腹部出疹。〈鄭雅雯拍〉
◎2歲橙橙中醫排寒首記~~~
橙橙與李醫師的初次接觸,從今年101年7月開始~~~ 李壁如醫師4週就讓橙橙的蕁麻疹不再犯,文章請參考我的網誌:橙橙蕁痲疹中藥4週治癒記http://www.facebook.com/notes/yawen-cheng/橙橙蕁痲疹中藥4週治癒記/411046498941011
目前橙橙主要治療項目為陰囊水腫,且聽我細說從頭~~~
橙橙在我懷孕24週,做高層次超音波時,發現與媽媽連接輸送養份的臍動脈少了一條(正常是兩條),原因不明;這樣的胎兒西醫認為易有腦部、腎臟及泌尿道的問題。
經過一連串抽血、羊膜穿刺及超音波確認,算是不幸中的大幸,胎兒僅右腎萎縮,一切就靜待出生後的新生兒檢查。橙橙出生後,右腎確定完全萎縮,左腎正常運作(幸好,人只要一顆腎臟就能存活);他呼吸時,好像都有口痰卡在喉嚨,鼻子像塞住般發出呼嚕呼嚕聲。
醫生說,現在還蠻多孩子這樣,看看長大會不會自己好;而右側陰囊呈現水腫晶透狀,當時醫生說是腹部與陰囊有個缺口,通常出生時會自行密合;但橙橙的還留有個小缺口,如果不適疼痛或肚臍凸出的話,就可能是洞口太大造成疝氣或腸子掉下來,必須開刀。像橙橙這樣的小缺口,有94%的機率會在1、2歲前自行密合,我們只要觀察即可。
8月底(滿兩歲)的健康檢查,左腎長得很好很正常,陰囊水腫雖不像出生時那麼的腫脹水感,但依舊大小差異明顯很大。進一步掛小兒外科檢查,醫生就直接說:「媽媽,水還是很多ㄟ,躺著就流回腹袋裡,站起來就又流進陰囊裡,已經兩歲了,缺口要自行密合應該是不可能了,我安排下週五早上8:30開刀。」